凝聚全球共识
本届核安全峰会虽然只有2天,内容却颇为丰富,除正式会议外还举办了模拟核危机应对讨论会,通过生动的现场情景模拟来强化人们对核安全的认识。作为会议的具体成果,53个与会国家领导人共同签署海牙公报,就如何维护全球核安全达成一系列新的共识,或可称为“海牙共识”。
公报共7页35项条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减少可能被恐怖分子用于制造核武器的危险核材料数量,主要是高浓缩铀和钚;二是加强对可能被用于制造脏弹的放射性核材料的安全管理,包括低浓缩铀、钴60等;三是加强国际信息交换和国际合作。
从核专业角度讲,高浓缩铀和钚都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也可以用于民用领域,如生产供研究用的反应堆和医用同位素,钚还被一些国家用作核电站燃料。而一些放射性核材料,如低浓缩铀、钴60等,则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工业界和研究机构。本次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再次承诺将这些核材料存储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尽量减少存储位置,代之以集中保存。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全球共有12个国家全部移除了存储的高浓缩铀。
建立有效模式
会议就构建全球核安全体系达成共识,有35个国家承诺将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指导方针法律化,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派遣人员评估其核材料安全性。各国还同意共同构建一个有效持久的全球体系以打击核恐怖主义,包括制订条约和指导方针、建立组织机构等。
会议决定,下一届核安全峰会将于2016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作为下届核峰会主办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要采取行动落实已达成的共识。他说:“核峰会并不是要空谈,而是要采取行动。大家一致认为,下届峰会应该是一次转型的峰会,不仅要有政府领导人参加,同时还要朝着建立一种更为可持续的模式努力,让部长和专业人士们加入进来,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模式来应对问题。”
指明工作方向
与会专家、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表示,海牙公报进一步凝聚了全球加强核安保的共识,指明了未来工作的方向,推动了积极构建核安保体系的进程。“公报重点是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全球核安保体系的措施:一、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国际核安保框架中的中心地位;二、支持联合国在核安保、推动各国批准和实施打击核恐怖主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强调要加强全球核安保框架建设。”
王毅韧指出,减少高浓缩铀使用也是公报对维护全球核安全采取的重要举措。此外,公报还就放射源、核分析鉴定、核非法贩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将推动全球核安全水平提升,促进世界范围内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健康发展。
王毅韧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和平利用核能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加强核安保、推动建立核安保机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未来几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完善、改进监管措施、推进核安保示范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国际合作。
刘素云 张希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