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流派不要太迷信,不要顶礼膜拜。任何流派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会有其独到之处的一面,但也会有其不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学流派同样不能生搬硬套,而只能是借鉴。可以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理解它的创作意图,学习它的创作方法和成功经验来丰富自己。
大家都爱流派,但是在众多的流派继承者中,真正懂得和树立继承发展观念,并付诸于行动的不多,大都只是学像而已。这只能说是初步的模仿,不是真正的、完整的继承。流派如果没有发展,只是一味的“死学死仿”,老是唱些前人唱过的唱段,不会去发展创新,结果就会逐渐失去流派艺术的魅力,导致有派而不流,最后濒于失传。
“唱”是音乐化的语言,“念”是没有音乐的唱。“音色”表演人物性格,“节奏”表达人物心情。
孙徐春:“王派在沪剧小生中是一种很独特的流派,它的特点是飘逸,结合了沪剧的糯。旋律没有明显的设计感,不做作。”“唱得好不好听,要先看讲得好不好听,很多唱都是从讲开始,比如‘志超读信’里的‘志超、志超,我来恭喜侬’。”“老师希望我们在他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王派也是在文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杨音:“我个人体会是,王派朗朗上口。老师最大的特点是,讲是唱,唱是讲,唱腔以讲为主,讲又以唱为主。不懂的人会觉得他没有节奏,他讲着讲着就变唱了。老师注意的是心理节奏。”“拜老师不是老师一句句教你,而是在某一点上点我们一点,我们就感悟了。他不希望我们都学他,而是希望我们把他的创作方法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戏里去。”
王剑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