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目前还有乡镇渡口10道,其中青浦8道、松江1道、奉贤1道,共有渡船18艘。每年有223万人次、153万辆次非机动车通过民渡过内河或过黄浦江。
春雨濛濛,江水滔滔。乡镇民渡,来来往往。
昨天中午,在对岸闵行工业园打工的马建辉,推着他的助动车,走上了邬马渡的“沪奉客渡1号”渡轮。黄浦江横在面前,这边,是奉贤区庄行镇叶家村,那边,是闵行区马桥镇金星村。每天有约3000人次的乘客、1000辆次的非机动车,通过这条叫做“邬马渡”的乡镇轮渡线来往于浦江两岸。
马建辉把车停稳,一转头就发现渡轮上多了些橘黄色的“新玩意儿”:它们4个一组,躺在一个个挂袋里,被吊在舱壁上。他抽出一个,“挺轻,干什么用的?”旁边上海市地方海事局的一个“大盖帽”,指着橘黄色物件上的“新型救生浮具”字样解释:“这个是救生浮板,万一船出了意外,乘客落水了,两只手把这个浮板抓在胸前,用两个手臂撑在浮板上,人就沉不下去。”
马建辉试了试,嘿嘿一笑:“我想起了小时候学游泳时,带到河里的那些泡沫板!”
这种新型救生浮板长45厘米、宽35厘米、厚6厘米,浮力大于9公斤。上海市地方海事局局长丁小平说:“其实每艘渡船上都有救生衣,一般都存放在箱柜里,万一水上事故来得很急,乘客可能来不及穿上就落水了,配备这种救生浮板,乘客用起来也更方便,所以是‘双保险’。”
在老百姓的口中,由上海市轮渡公司统一经营的轮渡线被称为“官渡”,由各区县下面的乡镇自管的轮渡线则为“民渡”,目前本市还有乡镇渡口10道,其中青浦8道、松江1道、奉贤1道,共有渡船18艘,每年有223万人次、153万辆次非机动车通过民渡过河。
乡镇渡口在2007年是市政府实事项目,进行过一轮改造,但相比官渡,这些乡镇渡口还是略显简陋。“再简陋也不能让安全‘简陋’。”丁小平说:“18艘渡船,1034个客位,我们配足了1034块浮板,另外还有300块‘备货’。大的渡船,添置挂袋放浮板,乘客随手可取;小的渡船,开船前直接发到乘客手上,人手一块。”
昨天是3月25日,内河安全警示日。警示,可能要从小小的一块救生浮板做起。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