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康复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疑难”胃肠肿瘤易复发转移
邹鑫滢
  我们常说,三级甲等医院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擅长医治疑难杂症,为了提高胃肠间质瘤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了胃肠间质瘤(GIST)诊疗中心。

  之前有观点认为,胃肠间质瘤是罕见病,对老百姓来说相当陌生,确诊也有难度,很容易和胃癌、肠癌混同。近年来胃肠间质瘤患者人数的明显增长,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体检的发现,某些体积较小的间质瘤被体检手段发现时常无明显症状。定期体检是筛查疾病、护卫健康的重要防线。而防线一旦遭遇疾病入侵,则需明确诊断,从而展开规范治疗,对于胃肠间质瘤而言,人们要到拥有一定数量病例积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诊疗中心就诊,才能够避免绕弯路,适时把握诊治时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间质瘤(GIST)诊疗中心、普外科沈坤堂教授指出,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在美国约为每年每百万人口10-20例,50岁-65岁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这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网膜和肠系膜的间叶性(结缔组织)肿瘤。随着瘤体的增大,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但这些症状也多为非特异性,这也导致胃肠间质瘤的准确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较低的确诊率也使大众对这一疾病危害的认识不足。

  除了确诊率低外,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还面临易复发播散转移、放化疗基本无效等难题。所有的胃肠间质瘤都有潜在的复发风险,对生命的危害主要集中于此,也是最为棘手的。数据显示,50%的患者最终会复发播散转移,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40%-50%,九成以上的高危患者会复发,高危患者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传统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和放化疗对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差,肿瘤医生应用大剂量的放化疗来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不仅没有疗效,也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在全球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问世后,通过术前治疗缩小病灶,创造更好的手术根除条件,避免了不必要的联合器官切除;而在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中,服用此类靶向药物能延迟复发,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可使98%患者术后1年维持无复发生存。         邹鑫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分享“心灵鸡汤” 重建健康天平
“疑难”胃肠肿瘤易复发转移
读懂经期发出的信号
控糖护肾可兼得
新民晚报康健园/康复B03“疑难”胃肠肿瘤易复发转移 2014-04-07 2 2014年04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