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多发生于50岁-60岁,主要由于环境污染、老龄化及遗传等导致的疾病。帕金森病病程漫长,可达20年以上。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以运动症状为主,主要有静止性震颤(4-6次/秒)、肌肉强直(紧张度增高)、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患者呈现出面无表情、在起床、翻身、步行和变换方向时动作缓慢,系纽扣、鞋带和写字困难(有小写征)。四肢、躯干和颈部肌强直,呈现出特殊屈曲体姿、起步困难、平衡障碍,行走时步态慌张或是小碎步态,容易摔倒。另外,患者还有许多非运动症状,包括:幻觉(主要是视幻觉)、谵妄、焦虑症、抑郁症、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等精神认知方面症状;睡眠障碍,嗅觉减退及体位性低血压、皮肤油腻、多汗、顽固性便秘、排尿障碍、性功能减退等植物神经症状。
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并非是“单打一”,既包括药物治疗,又包括手术,甚至食疗、中医中药、理疗、功能锻炼、心理治疗及专业护理等。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手术治疗主要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这种微创、安全、可调控的手术,可以明显改善中晚期患者的运动症状。另外,还有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这两项虽然有较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技术上还很不成熟,不能用于临床。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肌肉僵硬、运动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多数患者自卑、抑郁,因此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加强心理呵护。
帕金森病治疗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及影像科等多种学科,为了更好地整合各项医疗科研资源,打破学科樊篱,“第二军医大学帕金森病专病诊治中心”于日前成立,设立了帕金森病内外科联合门诊,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多学科诊治服务。 图 TP
胡小吾(第二军医大学帕金森病专病诊治中心、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