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林阿婆患过脑梗,同时患有帕金森症、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炎等,每天只能在护工的搀扶下走几步路。由于老躺着不活动,她的四肢不灵活,肌肉萎缩,一度连梳头都抬不起手。
“林阿婆,锻炼时间到啦!”“噢,好的。”只见卢艳站在床的一侧,轻轻抬起老人的右手臂。卢艳先用左手掌心托住老人的肩部,右手将老人的胳膊慢慢拉到与肩平,从外往里弯曲,随后又从里往外伸展,来回共5次;接着又拉着胳膊往上、往下伸展。卢艳边做边问阿婆:“没有不舒服吧?”阿婆点点头。做完肩部运动,接着是肘关节,小臂上下运动各5次;然后是手腕。卢艳边转动手腕边问:“手腕痛吗?”“有点痛。”阿婆答。“那我再轻一点。”最后按摩手掌、手指,卢艳动作蛮特别的——用三个手指捏着老人的手指,一根根往外“拔”。
锻炼完手臂,锻炼下肢。翻身也是一项技术活。不能动弹的老人身子特别沉重。只见卢艳俯下身,左手垫在老人的背下,揽住肩部,右手从老人的右腿下穿过去,扶住老人的左膝盖,用力翻转,老人便从仰面躺卧变成了侧卧。卢艳左手按住老人的髋关节,右手扶着右腿,轻轻地转动,先外旋,再上下活动;接下来是膝关节、脚踝……左侧肢体做完再换右侧,整套被动操做完,大约15分钟,林阿婆脸上现出了轻松的笑容。她说:“做了几个月操,现在手臂活络多了。”
卢艳是80后,原来是三甲医院的一名护士,来到中原护理院已6年,现在担任护理部主任。由于面对的都是八九十岁老人,护理方面有特殊性,她又认真学习养老护理的知识和技能。2012年,她因养老护理水平突出,被评为上海市技术能手,在去年年底民政部举办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这也是上海护理人员获得的全国最高奖项。
卢艳介绍说,这里的老人都患有重病后遗症,有的同时患有四五种疾病。由于长期卧床,不少人刚送来时四肢僵硬,关节挛缩,连衣服都没法穿,翻身都觉得疼,甚至手指都分不开。尽管重病、高龄的老人难以完全康复,但也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因此,康复锻炼对他们身心两方面都很重要。
如今,院里的20名护士、20多名护工,都从卢艳那里学会了这套肢体功能被动锻炼操,只要老人身体条件许可,就每天给他们进行锻炼。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