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10%,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608000人死于结直肠癌,是第二大女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男性常见癌症。随着我国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排名中结直肠癌位列第三,且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由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很低,约60%患者为II期和III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刚刚过去的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中,由上海罗氏制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4年结直肠癌疾病教育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结直肠癌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结直肠癌的疾病现状、危害以及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最新进展。呼吁社会及公众重视结直肠癌疾病、关爱结直肠癌患者。倡导公众提高对结直肠癌早筛查、早预防、早诊断的意识,让更多的人能够远离结直肠癌,享受健康生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作“结直肠癌的预防与早期筛查”专题发言。蔡教授说,大肠癌从正常黏膜到进展期癌是非常长的过程,基本五到十年,在这样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避免它的发展,比如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在良性肿瘤的时候,二级预防,及时处理掉腺瘤和癌前病变就可以避免肿瘤发生;真正到三级预防的时候可以规范化治疗,增加生存率,减少死亡率。具体说来,通过一级预防即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肿瘤的发生大概35%;通过二级预防即结直肠癌筛查普查,减少死亡和发病率下降53%;三级预防即更好的治疗,仅仅改善12%,这治疗则是由医生来完成。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与普通市民密切相关。
普通市民具体该如何做呢?蔡教授认为,在一级预防方面,人们要改变生活方式,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饮食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量,减少吸烟,不过量饮酒,加强运动;二级预防积极开展筛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筛查是减少肿瘤、提高生存最主要的手段,在此基础上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蔡教授介绍,上海市从2012年开始全市大肠癌筛查项目,第一年已经做了111万人,阳性数20.54万,初筛阳性率8%,接受肠镜的5万多例,结果发现癌前病变9534例,已经治疗6000多例。筛查的具体内容:第一是病例咨询,有无家族史、炎症史;第二是化验大便查隐血;从这两方面评估是否高危人群,是高危人群,做肠镜。
与会专家认为,结直肠癌是可防可治的,通过预防筛查能早期发现并治疗结直肠癌。I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II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为80%;而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存活率则只有35%。靶向药物已成为复发转移性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新选择,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预期,其与化疗药物的联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2012年6月,中华慈善总会与罗氏公司共同设立“中华慈善总会安维汀慈善援助项目”,对诊断为救助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开展慈善援助。目前项目已覆盖全国94个城市,255家医院,524位医生志愿加入到慈善项目中为患者提供医学支持。截至2014年3月底,累计1129位患者得到药品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