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益成功,以色列基布兹也正考虑学习中国的改革模式。改革的办法林林总总,除了房屋私有化外,还包括将田地“包产到户”。
人民公社,给中国人留下了一段特殊的回忆;苏联的集体农庄,最终也在上个世纪末走到了终点。但有一种公有社会形态,却迄今已走过了100个年头,虽迭遇挑战和危机,但仍保持着相当的活力。
这就是以色列的基布兹。2010年的数据显示:以色列全国仍拥有270个基布兹,其工业年总产值约80亿美元,占到以色列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其农业年总产值17亿美元,占到以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
在很长一段时间,基布兹被认为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乌托邦”,也是以色列的上层社会,多位总理从这里走出;而新时代以色列之所以能在虎狼中东站稳脚跟,也与基布兹有莫大关系。
但当我在以色列采访时,基布兹的黄金时期早已经过去。在许多基布兹,人们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风景,但一转眼,则是破旧的房屋,老迈的汽车,以及许多停工的厂房,成为猫狗的乐园,基布兹的伤心之地,在时代大潮中,基布兹也正经历着痛苦的蜕变和改革,有的破产,有的私有化,有的则正在苦苦挣扎……
困境和挑战
高科技和旅游是以色列经济两大支柱。而依靠农业科技,是基布兹农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闻名世界的以色列滴灌技术,就来自基布兹的农业生产实践。
基布兹要富裕,仅仅依靠农业是不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布兹也逐渐向工业和第三产业渗透,一些基布兹更是借助本身优美的风光和内部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城市和外国游客来度假观光。
英盖迪基布兹秘书长盖尔帕格告诉我,英盖迪基布兹就依靠死海的地理优势,开办旅游饭店、商店、海滩浴场等旅游设施,加上英盖迪村庄本身就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植物园,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已成为英盖迪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市场竞争很残酷,也并不是每一个基布兹都会成功。2004年,已成立62年的麦祖巴基布兹因负债1040万美元,被法院宣告破产。这是基布兹运动近百年来第一次出现破产状况。
麦祖巴基布兹成员、77岁的科恩老太太当时感慨地说:“我们创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曾认为这种方式将永远持续下去……但现在发生了什么?就在我们眼前,一切崩溃了。”
在时代大潮下,不少基布兹没有能生存下去。按照以色列议员维兰统计,到2004年,除少数基布兹经营状况较好以外,200个基布兹拖欠政府债务,总额达20亿美元,其中65个已资不抵债,135个也只能勉强支付到期欠款。以色列媒体曾载文评价:“过去是以色列荣誉的基布兹,现在已成了悲惨的拖拉机停放场。”
当时以色列的媒体也纷纷发表文章,剖析基布兹的前景,主流舆论认为,“现代伊甸园”基布兹已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从社会淡出。
就以麦祖巴基布兹为例,由于缺乏资金,该基布兹许多房屋都年久未修。一个原来产品供不应求的家具厂也关门倒闭,厂里所有的办公用品、机床都正在变卖。该厂一个叫科南的卡车司机说,以前该厂产品畅销欧美,工人需要全天24小时倒班,但他只有不到225美元一个月,失业已是必然。
在基布兹采访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危机。相比较其他私人农场的漂亮建筑,基布兹除了环境优美,家庭住宅要破旧许多,许多家庭拥有的汽车,也往往是比较陈旧的老式汽车,很难得能看到比较新的汽车。这与车文化非常发达的以色列不协调。
许多年轻人在接受采访时,往往对基布兹显得不屑一顾。一些人指责基布兹上层腐败,更多人则表示,他们崇尚自由,不大愿意继续在基布兹生活。
在英盖迪基布兹,担任基布兹学校老师的鲍察科尔告诉我,她只愿意住在这里,而不愿意加入该基布兹。原因是加入基布兹,“意味着失去太多自由,你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空间”。
在一些基布兹,情况和中国一些农村差不多——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离开了这里——基布兹随着人员的老化,逐渐瓦解。
英盖迪基布兹负责人盖尔帕格也承认,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基布兹,基布兹太小,太封闭,而且奉行平均主义,挫伤了民众的积极性。他们更愿意前往大城市,享受更高水准的生活。
改革前后
一些处境困难的基布兹不得不进行痛苦的改革,开始引入按劳分配观念,甚至在一些领域实行私有化、但在公有、平等观念深植了近百年的基布兹,集体主义淡化的改革也备受争议。
对于这种颇富争议的改革,基布兹运动领导人盖弗瑞尔·布拉吉尔说:基布兹必须适应时代趋势,进行转变和革新。不改革,基布兹只能是死路一条。
综合从分配方式来看,截至2010年,基布兹主要有三种改革方式,一种走向私有制,最主要表现就是实行差别工资,向这种“新基布兹”模式转变的基布兹有188家,占到了基布兹总数的72%;一种是保持原状,仍旧实行按需分配、工资平等,这一类型基布兹共有65家,占到了基布兹总数的25%;其余3%的基布兹,则走中间路线,实行混合两种模式的新模式。
从过去30余年的改革实践看,各个基布兹情况不一,有彻底变革最终导致基布兹瓦解的,有改革中途夭折最后退回原状的,也有改革取得成效进而焕发活力的。但总体而看,目前的基布兹已与最初的基布兹有了很大的区别。
改革前后的大致差别:
主营业务 改革前:全部经营农业,后来也开始发展一些工业。
改革后:基布兹农业对全国来说,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在基布兹内部的比重,已大大下降。到2004年,仅有15%的基布兹成员仍从事农业劳动。工业比重逐渐加大,成为白领的基布兹成员人数不断增长。另外,一些基布兹成员也开始从事第三产业,他们经营饭店、游泳馆、洗衣房等。他们也由此成为基布兹吸引消费和外来旅游的关键。
平等性 改革前:在过去几十年,基布兹都奉行“按需分配”的原则。成员的一切需要物资,从牙膏牙刷到住房再到外出度蜜月费用,都由基布兹提供。同时,任何新成员要加入基布兹,也必须先充公所有属于他的财产。
改革后:绝对完全的平等已基本消失。基布兹主要努力弥合成员在例如住房、食物、受教育等方面享受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已初现端倪,比如成员的一些个人收入就已经可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