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适合去北京玩,天气晴好,不冷不热。建议你深度些,往京郊走。千年古刹潭柘寺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很值得一游,顺道再访一访桑峪古村,这个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小村,文化多元斑斓,且保有传统,古巷、古屋、古树、古庙,还有国内最古老的天主教堂,穿行于此,如同步入时光隧道,你可触摸到一段活着的历史。
桑峪村地处北京市门头沟,邻近千年古刹潭柘寺,村落藏于山谷之中,周边有狮山岩、鹰嘴岩、虎头岩等景观,这些山峰因为与卧狮、鹰嘴、虎头形似而得名。只西南一条谷口通向外界,给古村点缀上一丝神秘又幽静的味道。
明代之前,桑峪村叫“三遇村”,坐落于山谷之中,因村中有三条沟壑相连,三沟之水相汇为一而得名。明朝后期,桑树茂密成林,郁郁葱葱,桑林包围全村,桑椹成熟时节,紫红的桑椹遍布村谷,食之不尽,渐渐改名“桑峪村”。
进入桑峪村迎面是古香古色的牌楼,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石结构,下辟券洞,洞上方嵌石额,前额曰“紫芝”,后额曰“凝瑞”,古趣盎然。与其他古村不同,桑峪村有天主教堂,非常壮观,村民多为教徒。据介绍,早在元代,天主教随蒙古大军传至北京,天主教士以行医为名,到桑峪一带传教,元统二年(1334)修建了“耶稣圣心堂”,明清时扩建到九间,青砖雕砌,结构精巧坚固,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后历经扩建,现已成为二层楼建筑,为京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内还悬着两口法国钟,南墙间辟有尖拱落地大窗,大门内的屏风门上悬匾,上书“博爱为怀”,下款为“光绪二十一年重建”。村里还有座“露德圣母山”,建于1902年,去往圣母山的石砌甬道盘转曲折,意味着通往天堂之路的艰辛,在甬道上下方的起止点各立有一块圣训碑。沿途有14个十字架,象征着耶稣14难。
除了天主教堂,桑峪村的看点还有村内最规整的四合院朱家大院,南北五间房,石头山墙、古瓦盖顶,很有气势。村后的崇山峻岭中有条古道,不要忘了去走一走,白石板铺就,依地势蜿蜒伸展。据说,这条古道存在于明朝之前,两端连接着蒙古草原和北京城。另村东北半山腰有广慧寺,年头甚至比潭柘寺还要长,现存山门、院墙、影壁墙、正殿和西配殿,而两棵直径近1米的古银杏树则是寺内的宝贝。村内另外一个有来头的地方叫张飞寨,如今山寨里还有张飞屯兵时遗留的围墙、校兵场。
想鸟瞰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吗?村境内有座定都峰,据当地人说,天气晴朗时,站在定都峰上,能把长安街上的繁华尽收眼底,在质朴的古村中远观热闹的长安街,倒也算是一种极具反差的体验吧。
小贴士:上海到北京后,市内轨交1号线,苹果园站下,换乘931路到南辛房路口站下,步行约10分钟到桑峪村。自驾车,沿108国道到潭柘寺镇内,在南辛房路口下国道,由桑峪路口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