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上午专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长江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发展战略研究首席专家曾刚,他表示,“建设长江经济带,上海大有可为。上海不仅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对中西部的辐射影响,还将成为新的中心和龙头。在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这是上海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
曾刚介绍,长江经济带是一个比较老的概念,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的提法是“长江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个概念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21日在武汉视察时提出的,李克强总理去年9月在江西九江考察再次提及,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开始组织到沿江地区,包括上海调研。“和此前长江经济带的概念不同,此前主要是发展长江,现在已经上升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重大课题。”
在这个“T型”经济带中,上海正好处于交叉点位置。“上海经济增长的前景和动力在哪?在6400平方公里以外的地方。”一方面,和国外的关系,此前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主要联系欧美,但是长江未来可以成为和更多国家保持良好经济活动关系的腹地,拓展中国地缘政治的范围。另一方面,建设长江经济带也可以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资的依赖,而将目光转向国内中西部,通过经济合作等方式,拓展上海经济发展的外延。“这不是规模的问题,是联接、管理的问题,一盘散沙肯定是没有国际竞争力的,我们要实现城市合作,而作为龙头,上海将优势共享,义不容辞。”
当然,上海也有自身利益在里面,现在某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紧张。在经济、技术上有所围堵,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国内市场,更大发挥自身创新能力,汇聚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为自己的产业升级和拓展市场铺路。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对上海自身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结构的对外开放度,促进产业布局、城镇化建设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 对建立黄金水道和江海联运发展,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上海完善长江流域航运港口体系的建设,包括港口体系建设定位、港口建设、结构调整等。
● 长江经济带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输运体系建设有重要作用。我们能够多建设水水运转的枢纽,减少公水联运。因为从水路到公路的转口运输,集装箱上岸会带来环境污染、道路拥堵等很多麻烦,相比之下,水水运转则更加经济、合理。
● 有利于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业体系,服务体系我们称为第三方服务,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对航运的金融、保险、精算、法律保险等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对上海发展提供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支持。不仅是上海,整个长江流域的就业结构都会得到调整,增加就业机会。
● 有利于上海扩大区域开放,使得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要理念和思想得以发展。包括自贸区建设等概念可以复制和推广,由东向西发展。今后,上海的经济功能不断被刺激,区域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调整,外资不断引进,实现改革开放外溢效应,源头优势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海此前是东面开放的桥头堡,现在是提升长江流域经济支撑带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枢纽。
本报记者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