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解放65周年。弹指一挥间,我已经从一个毛头小孩成为耄耋老人,但65年前亲历的家乡解放的那一幕至今还历历在目。
我们老家在浦东江镇的沙泥码头,近迎宾大道川南奉公路路口,当时属于七团乡,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先后归并于机场镇、川沙新镇,现属浦东新区祝桥镇。1949年5月中旬的一天早上,我和小伙伴们去七团乡中心国民学校(现浦东新区江镇小学)上学,刚走上护塘(现川南奉公路),就看到见头不见尾的国民党军队从南向北开来。士兵们很年轻,个个头戴钢盔,脚穿军靴,手持美式卡宾枪。有人说,这就是青年军,国民党精锐部队。国民党兵走完了,我们几个还好奇地在原地干等。
约摸半个钟头后,南边来了四五辆自行车。骑车的中年人一身老布短打,操着外地口音问刚才部队过去了多久、有多少人,然后骑上自行车向北疾驰。这时,我看到他们后腰里都有硬邦邦的东西。
不多久,南边又过来了一支长长的队伍。队伍里老中青都有,个个军帽上插着杨柳枝条,肩上扛着老式步枪,斜背着子弹带和装口粮的圆布袋,大步向北开进。
不大一会儿,北边突然响起了枪声。我们心想大事不好,赶紧各自飞奔回家,关上大门。原来,国民党部队到了小营房后,头目估计解放军要一天后才追上,就下令原地休息。哨兵看到几个骑自行车的形迹可疑,便喝令下车并鸣枪,骑车的解放军便衣侦察员且战且退。解放军先头部队听到枪声,迅速上前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
终于,枪声停了。一支队伍出现在宅场上。由于当时国民党故意抹黑共产党,家家吓得大气不敢出。忽然,场上传来阵阵歌声。我从门缝往外瞧,只见士兵们整整齐齐地列队坐在地上扯开嗓子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出了门去看热闹。身背匣子枪、正在打拍子指挥的军官看到我们,笑嘻嘻地说:“小朋友,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你们回去跟大人说,叫他们也不要怕。”解放军用实际行动戳穿了“共军个个红头发绿眼睛像赤佬”的谣言,宅上农户们的恐惧和疑虑消除了,大门也一扇扇打开了。解放军请求借灶烧饭,农户们也都爽快地答应了。看到炊事员煮咸黄鱼不用食油,像烘大饼一样,农户纷纷拿出家里的油、盐和蔬菜,炊事员连声道谢。
部队吃过午饭,忙着为农户家里打扫卫生,把灶头和桌凳都擦得干干净净,还拎河水灌满水缸。炊事员给农户们送来了借条,写明了借用物品的名称和数量,落款是部队的番号,连长、指导员的签名以及日期。他还特别叮嘱:借条要好好保存,等人民政府成立了,你们用这借条到政府兑钱。
集合号吹响了。一声令下,队伍齐刷刷地走上护塘向北开进。背匣子枪的军官走在队伍最后,不断地回身向欢送的人群挥手。
最近,我特意查阅了机场镇志和川沙镇志,查明江镇老家的解放日期是1949年5月15日,比上海解放日提前了12天,攻占小营房、解放江镇和川沙的解放军部队为第三野战军30军89师265团,营长毛廷桢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现在想来,有一件事十分遗憾: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乡人民政府成立后,家里大人按通知把解放军的借条拿去兑换了钞票,从此,家里失去了一件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