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3)
沈国凡
  ◆ 沈国凡

  新中国第一个出国的青年代表团的团长是李伯钊,孙维世作为团员,随团出访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

  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们在东欧欢聚一堂,同时举行了多场青年联欢活动,孙维世多次在联欢会上代表中国代表团演唱《兰花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中苏歌曲。

  在东欧期间,孙维世随世界青联组织前往东欧各国参观。她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一边走一边记,不懂的地方就向当地的群众提问,希望将各国的宝贵经验带回自己新生的祖国。

  这天,各国的青年代表们来到了一个阴森的地下室。孙维世走到地下室的门前停住了脚步,这里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德文写着:希特勒自杀之地。她跟着代表们顺着墙体向下走去,越走越感到寒冷与恐惧。正是这个希特勒发起了那场血腥的战争,她憎恨这个战争狂人。

  地下室灯光保持着原来战争时的光度,显得有些阴暗,放着军事地图的桌子上,摆着一双沾满血污的手套。走出地下室,孙维世特意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将它放进自己的包里。

  孙维世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活动历时四个多月才结束,其间接到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通知,前往莫斯科担任毛泽东出访苏联的翻译组组长兼机要工作,后随毛泽东出国访问的代表团成员一起回到北京。

  她回到西花厅家里,邓颖超看着分别半年多的女儿,高兴地拉着她的手说:“我闺女终于回来了,这次收获一定很大吧?”孙维世说:“妈妈,没想到这次活动这么长时间,我走了东欧很多国家,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同时也给你带回了一件纪念品。”邓颖超说:“我说的不要让你带的,你怎么还记着呀?”孙维世笑着说:“给妈妈的东西还能忘记吗?”说着,她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了一块石头。

  邓颖超一看,有些不解地问:“怎么,是一块石头?”孙维世说:“妈妈,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接着,她向邓颖超讲了这块石头的来历。邓颖超一听高兴了:“原来这是一件反法西斯胜利的纪念品,我们一起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母女俩一起将石头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在靠窗的书桌上。

  周恩来家来了个“二女儿”

  1949年一天傍晚,孙维世同过去一样回到中南海西花厅。

  邓颖超听见孙维世的声音就急忙来开门,拉着她的手进了客厅,指着屋子里的一个女孩子对她说:“闺女,你看谁来了?”孙维世看看那个女孩,二十出头的年纪,穿一件格子布的花衬衫,下身穿一条浅绿色的布拉吉(裙子),一对短短的辫子调皮地翘在脑后,闪着一双同自己一样的大眼睛,嘴唇也微微地向上翘着,样子顽皮而可爱。她与那个女孩的目光对在了一起,双方凝望着。

  邓颖超看着两个女孩子的样子笑了,指着那个女孩对孙维世说:“这是我们家的二女儿,你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快叫妹妹。”

  那个女孩已站起来了,扑到她的怀里,动情地叫了一声:“姐姐!”“妹妹!”孙维世伸出手去,将对方抱在怀里,“回家了,你终于回家了!”

  二十二年了,整整二十二年的生离死别啊,自从妈妈将妹妹抱走“送人”之后,孙维世曾多少次哭着向妈妈“要人”啊!她忘不了妹妹被抱走的那天,自己哭着向妈妈要妹妹时的情景,就是在苏联参加卫国战争那样残酷的岁月里,这情景也时时将她从梦中惊醒。现在妹妹已长成了一个大姑娘,终于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回到自己身边来了,这令她多么高兴啊!

  这是经历过劫难后怎样催人泪下的重逢啊!当年这对苦难的姐妹一个刚蹒跚迈步,一个还未断奶,从此就天各一方,乃至今日相见都互不相识。邓颖超看着两个孩子亲热的样子,怕她们想起那些撕心裂肺的往事,就走过去,一只手拉着一个,对她们说:“现在好了,我们家有两个女儿了!”孙维世亲热地叫了一声“妈妈”,可是孙新世却红着脸,一时叫不出口。

  远在四川的孙新世,又是怎样找到西花厅周恩来家里的呢?这年4月,人民解放军已渡过长江向南挺进,盘踞于西南、华中、华南一带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个崭新政权即将诞生。住在成都的孙新世不断从报纸上读到这样的消息,她年轻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她的生身父亲就是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生命的,而母亲和哥哥姐姐们现在又在哪里呢?几经周折,经过地下党组织和一些熟人的帮助,她终于和进入北平的姐姐孙维世联系上了。孙维世让她有机会的时候到北平去,并告诉了她自己的住处。南方地下党组织为孙新世安排好了取道香港去北平的路线。孙新世同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黄志烜夫妇告别,两位老人与她依依惜别,泪雨涟涟。二十三岁的孙新世就这样独自一个人从成都出发来到重庆,登上了去香港的飞机。到了香港,负责接待她的是龚澎。龚澎看着这么一个女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竟然一个人乘飞机来到这里,都为她的勇气感到吃惊,并问她到北平后准备到谁家里去。

  孙新世脱口而出:“周恩来,邓颖超。”并希望龚澎能帮助自己先联系一下。龚澎给北平发电,电报转到周恩来手里,周恩来看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立刻回电:做好接待,保证安全。那时香港与北平没有通航,龚澎于是安排孙新世乘船,从海上取道北上。这样过了一个多星期,这艘海轮到达天津港。孙新世要了一辆黄包车来到火车站,买了张车票直奔北平。第一次来到北平的孙新世出了车站,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新华门。可是,门前有卫兵站岗,不让她进去。孙新世说:“我是来找人的,你们怎么不让进去?”卫兵看看她说:“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能跑这里面来找人?”孙新世说:“我是周恩来家的孩子。”卫兵一听更是笑了起来,对她说:“没听说过。”孙新世说:“没听说过你们就去问问,他们家的女儿孙维世就是我的姐姐。”说着,孙新世拿出一封信来,递给卫兵:“请你们帮我先把这封信递进去。”孙维世经常出入中南海,卫兵们大都认得她,于是就跑去给周恩来家打电话,电话里回答说,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外出了,不在家。没有经过卫兵确认就不能进,孙新世只好在大门外等。

  过了一会儿,一辆吉普车开了过来,卫兵中有人说:“这不是回来了吗?”卫兵上前敬了个礼,将孙新世的那封信递进了车里。车里除邓颖超外,还坐着周恩来的行政秘书何谦。卫兵向何谦讲,有一个女孩子说是孙维世的妹妹。何谦下车后看了看,回头对邓颖超说:“有个女孩子在大门前站着,她说自己是维世的妹妹。”邓颖超没想到孙新世这么快就来了,这真是从天而降的好消息,她一边将车门打开一边叫着:“快,快快。”

  晚上,周恩来回来了,当他看着面前这个高个子的姑娘时,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激动,这就是那个二十多年来一直不知道音信的孙炳文烈士的小女儿啊,今天终于找到了,孩子自己找回家来了呀,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炳文大哥,恩来没有把孩子们照顾好啊!”泪水从周恩来的眼里涌了出来,他拉住孙新世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孩子,可怜的孩子,总算回家了呀!”就这样,周恩来的家里又多了一个“二女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上海新城区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家长会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3)
民国吃家
管理自己的健康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6周恩来养女孙维世(3) 2014-06-04 2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