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恩格勒在沪演讲~~~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恩格勒在沪演讲~~~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恩格勒在沪演讲~~~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恩格勒在沪演讲~~~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恩格勒在沪演讲~~~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恩格勒在沪演讲
鼓励科学家
探究问题“不求效益”
王蔚
  81岁的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恩格勒,这几天在沪马不停蹄地走中学、访大学。这位因预测了“上帝粒子”的存在而蜚声科学界的比利时老头,直言不讳地说,世界上确实需要有一类“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家,任由他们天马行空地去思索、探究一些看似“没什么实际效益”的问题。

  昨天下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恩格勒在华东师范大学做演讲。他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就要耐得住寂寞。“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家总认为,自己研究的成果最好能立即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包括提出了‘基础科学要服务于应用科学’的口号,我的观点却有点相反。”恩格勒说,应用科学固然重要,但世界还需要科学家们去探究一些今天看来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宇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暗物质究竟是什么?这样的研究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家的心智,看出他们的心无旁骛和内心的坚强定力,而这样的基础性研究同样是极具创造力的,也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距离上一次访华已20年了,中国的迅猛发展让恩格勒赞叹不已。不过,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在应用技术领域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基础科学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短板”,这或许也是中国科学家长期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原因之一。

  对此,恩格勒以自己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的“由悲转喜”现身说法。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提出了“上帝粒子”的假设,但一直没有被学界认可,长期遭遇冷落,直到2012年欧洲原子能中心通过强粒子对撞机探测到这一粒子后,其理论才得以验证,从而迎来了科学界的最高殊荣。因此,现在常常有人问他,诺奖是否来得太迟,对此,他总是幽默地回答说:“没关系,我还活着。”    本报记者 王蔚  

  人物档案

  姓名:弗朗索瓦·恩格勒

  出生:1932年11月6日

  国籍:比利时

  家庭状况:已婚,育有5个子女

  教育背景:1959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

  职业:1964年起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全职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上海新城区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家长会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邻里守望”拉近人与人距离
鼓励科学家 探究问题“不求效益”
古镇屋檐燕子筑巢
地块内建成房屋不得预售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鼓励科学家
探究问题“不求效益”
2014-06-04 2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