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马上要高考了,感觉爸妈比我还要紧张。他们每天在家里不看电视,不说话,甚至连走路、关门都是静悄悄的。爸妈一边叫我不要紧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考试成绩好坏都没关系;一边又表现得非常照顾我的样子,让我无形中有种紧迫感。”父母的反常举动,让高三学生小李很受困扰。心理咨询师史渊建议,考生也可以和父母开诚布公地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哪些方式自己不能接受。
12355心理咨询师冯超叮嘱,虽然高考是人生大事,但是,父母千万不要表现得太过反常,否则反而让孩子更加紧张。更要不得的是用“考不好就会……”这样的句式,使孩子背负过重期望。
冯超提醒家长,要认同高考前紧张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心理学实验表明,当焦虑和动机保持在中等水平时,对完成工作是最有效的。孩子们不希望听到“不要紧张”之类的话,这会令他们更手足无措。冯超建议,如果家长有能力,不妨在高考前夕陪着孩子来一次“预演”,想清楚高考时“我会怕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可以怎么做”等小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可能心里会比较有底。
冯超认为,最后几天,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运动起来。为了安全起见,应避免篮球、足球这种对抗性很强的项目,慢跑和瑜伽是不错的选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练“腹式呼吸法”,通过调节身体节律,使得心理和生理都有所放松。一般建议早中晚15-20为一组,配合冥想,达到心静安心的效果。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