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确实存在,秘密就在约束机制上。制度说得清楚:如果赖钱,下次住院,不光不能先住院后付钱,而且包括医保在内的社保都享受不了了。基层医院,报销比例高,医保占医疗费用的大头,“逃单”的成本太高,逃就不理性、不划算了。
我们都盼望着社会信用成本的大幅降低。可问题在于,光盼盼不来,怎么实现呢?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办法。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维,通过涵咏教化,形成赞美诚信、唾弃失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润物无声,功在深远。而从制度的刚性约束入手,使失信的成本居高不下,吞噬掉其“走捷径”的收益,也是一种办法。
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在基础制度建设上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将来或会在横、纵两个方向上取得突破:横向上,地方、行业之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看病赖钱就别想贷款,人跑到外地也查得出来;纵向上,形成以身份证号为基础的公民社会信用代码,信用记录始终跟着人走。
涵咏教化与制度约束兼施,诚信社会才可渐渐养成。(雅婷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