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市民对舌尖上的监管,表示了严重的不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从今年3月起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专项监督调研组,日前调研组发布针对468名人大代表开展的调查报告,逾九成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领域失信行为的监管严重不足。
这种监管严重不足的例子,随手可以举一个。夏季来临,又到吃鳝丝的季节。但是,现在市场买来的鳝丝往往煮不烂,味也不鲜美。其原委是摊贩在加工鳝丝时,为了去掉鳝丝体表的黏膜,竟在烫煮鳝丝时添加草酸盐。爆料人称,10多年来,这一做法在行业内已尽人皆知。
专家认为,食用少量草酸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长期过量食用添加草酸盐的食品,在胃里“除锈”,可能导致人体营养失衡,甚至容易形成结石,过量摄入影响儿童发育。
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不满意、非常不放心,对食品安全的恐惧感在日益加重。黑心的企业、黑心的商摊为了多赚几个昧心钱,“创造发明”越来越多。从三聚氰胺、塑化剂、地沟油到毒生姜,再到镉超标大米,最近又听说馒头玩变色,玉米馒头染了黄色。制作馒头的工人说:“饿死也不吃自己做的馒头!”此外,美味酸奶用过期牛奶制成,色泽鲜亮咸肉添加工业盐,也时有所闻。许多市民说,现在真不知吃什么东西是安全的了。我们一方面固然不要谈食色变,但解决这个食品的安全问题,的确是迫在眉睫了。
鳝丝为何煮不烂?这个问题同样反映了监管的缺失。食药监部门明知摊贩在给鳝丝加料,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市场管理部门听说了也不管,报了也不管,才使这种不法行为相沿成习。不管,还谈得上什么惩处?
看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强。当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如此猖獗,首先是与食品安全犯罪成本低有关。在韩国,如果使用腐烂的蔬菜制作水饺,所有知情和参与售卖的企业都要判刑1年,如果给消费者造成了健康危害则要判刑3年。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严厉惩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按照“最严的准入、最严的监管、最严的执法、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如查明在馒头玩变色、在划鳝丝中加草酸盐者,严加惩处,判他个几年,看谁今后还敢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