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乎人人都会接到诈骗电话、短信的今天,大家对骗子横行,既愤怒、又无奈。对于“你中奖了”之类的骗局,大家多半一笑了之。但是,对“野鸡大学”,恐怕不能这么宽容。因为,这些“大学”不仅骗钱,还可能耽误不少青年人的前途,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当然,需要一再提醒学生和家长睁大眼睛,不要轻易上当,更不要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仍然要追问,为什么“野鸡大学”可以这样招摇过市,年年夏天晃出来害人?答案并不复杂——违法成本过低。一则,拷贝个网站就能行骗;二则,处罚力度实在太小。
“野鸡大学”既未在教育部门登记,也未在工商部门注册,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此。他们正好处在“三不管”的“执法盲区”,因此,多年来,只看到他们行骗,没见到他们受罚。究竟谁来管,恐怕需要尽快明确下来。法治社会里岂容“野鸡大学”横行?查处“野鸡大学”,政府要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