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7个月的毛豆是个快乐的孩子,但他时常会看书看哭起来。
前两天晚上毛豆自己把《魔奇魔奇树》翻出来要我讲。故事是说穷苦的爷爷和孙子豆太相依为命,豆太胆小依赖爷爷,连晚上自己到魔奇树下撒尿都不敢。有一天夜里爷爷生了急病,豆太壮着胆子,去请大夫为爷爷治病,意外地看到了魔奇树在夜晚发光的美丽奇景。
这是一本左侧翻页的书,一掀开扉页,黄的底色上画着几颗星星,其中一颗大流星划过整个书页。“哇——”毛豆惊叹一声被吸引了。我自己初读时没有留意,但故事情节让我喉头一直哽咽:人生老病死命运无常,总有一天会像流星般坠落,要有勇气坦然面对这一切。这次和毛豆共读,才发现寥寥数笔的绘画,已经把这种情绪铺垫出来了。
故事开始了,他听得很投入。我用粗嗓学爷爷说话,用细嗓学豆太说话,进展得很顺利,包括其中有一页的图是豆太想象魔奇树在夜晚会变成怪物,伸出大手来抓他,我担心这会让毛豆害怕,但是他并没有,聚精会神看着画面听我讲。但是,看到半夜爷爷生了急病,豆太醒过来不知所措,毛豆突然大哭,转过头把书推到一边,紧紧偎在我怀里,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我把书合上,抱着他抚摸他的后背,说:“毛豆看到爷爷生病了,很难过,毛豆替豆太着急,是不是?”他用更大声的哭泣回答我。“毛豆真是个有同情心的善良孩子,妈妈爱你。爷爷后来病又好了呢,不要太担心,你听妈妈讲完就知道了。”“不要不要……呜呜……”故事没能继续。
这是把毛豆看哭的第六本书了。他第一次看书共情哭泣,是在不到14个月的时候,这是我当时在微博上的记录:昨晚毛豆点了安德烈·德昂的《月亮,你好吗》,看到月亮扑通一声掉水里,毛豆一撇嘴哇哇哭了。
第二次哭的记录:今天是讲林明子的《月亮,晚上好》,从满月就开始看的书,看了有八百遍了,可是看到月亮被乌云遮住,不出所料又哭起来。等到乌云走了他才停下哭泣,一双泪汪汪眼睛盯着书页。亲爱的宝贝,这些小小的不如意,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还有一次读《鼠小弟的又一件小背心》,也让毛豆大哭一场。一个家有两岁女宝的朋友提醒我,“孩子哇哇大哭的思维是一个里程碑,是遵守规则、道德萌芽的基础之一。”我深以为然。
我也考虑过,毛豆为什么看这些书会有这么强烈的情绪,性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该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分离、失败、挫折、失去、恐惧等开始产生敏锐的感受,那种难以言明的不安全感、不稳定感让他只能用哭泣来表达,用躲避来抗拒。一句话,他的哭泣不是软弱,而是成长。
宝贝,放心到妈妈怀里痛快哭吧,慢慢去感受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
十日谈
亲子共读之美
无字书的魅力,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