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急性子小心牙齿磨耗
当牙齿咬到硬物,比如碎骨头或鱼骨头时,牙根周围布满在牙周韧带内的本体感觉感受器,会将刚刚接收到的“压力异常”讯号传送到颈椎,这时颈椎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先下命令给颞颌关节周围的肌肉群,要求他们将上下颌弹开,避免牙齿受损,同时也将“刚刚咬到硬物”的讯号送至大脑。当嘴巴已经张开时,大脑才开始思考刚刚咬到硬物的事情该如何处理。也就是说,咀嚼是由身体的“守护神”自主神经系统控管,大脑平常仅负责品尝食物的酸甜苦辣咸。因此,平时咀嚼的咬合力道或不吃饭时也紧咬牙关的行为,其实都不是大脑命令的,而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掌控的。
自主神经系统每天都要控管应该放多少力量在脸部、要分泌多少唾液、心跳速度、血压高低,因此一个人咀嚼的力量与方式,往往是由自主神经系统长时间的经验累积起来,产生特定模式的。习惯了咬食物的人,就会不晓得如何磨食物;同样,习惯咬紧牙齿的人,就不容易体会口腔周围肌肉放松的感觉。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已经将这些习惯变成自主反射动作,就像是胃酸的分泌、血压的高低等,也是人无法控制的,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习惯性保护反应。当压力过大、姿势异常、大脑太忙碌的时候,自主神经系统就会被迫用更反常的方式保护身体不受伤害。所以说,一个人牙齿的咀嚼习惯和咬合特征,能简单地看出他的生活方式与个性。咀嚼得过急,容易造成牙齿咬裂。
急性子和大忙人,小心牙齿磨耗。牙齿的齿颈部磨耗几乎是现在人们的通病。若你有到牙科诊所看诊的经历,牙科医生都会叮咛要改用软毛牙刷,刷牙的力量要轻一点,不然牙齿表面会被刷耗,轻则需要填补凹陷,严重时甚至需要根管治疗。然而牙齿的珐琅质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位,需要用跟钻石一样坚硬的钻针才能修磨得动。这么坚硬的部位为何会被刷凹呢?俗话说:“滴水可穿石。”每天用力刷牙齿似乎是最可能的理由,但牙齿可不是一般的石头,咬花生都很不容易破坏牙齿珐琅质,何况是柔软的刷毛?不过当口内环境开始酸化时,也就是口内的pH小于4时,虽不会产生蛀牙,但珐琅质却会因为酸蚀而变软,时间一久,就可以看到牙齿变黄,此时若没有让口内的pH恢复到中性就急于刷牙,便会产生更严重的牙齿外形改变,例如牙齿齿颈部的磨耗。
遭到酸蚀的牙齿有什么特征呢?一是牙齿表面变亮(等于被抛光、磨亮,都是破坏);二是牙齿因为白色半透明的珐琅质被酸蚀变薄,里头象牙质的黄色就会透出来。当出现牙齿齿颈部磨耗后,就必须要用复合树脂或薄瓷贴片重建牙齿整面的珐琅质,而且要补得漂亮非常耗时费工。我在常年临床的经验中发现,这群有牙齿齿颈部磨耗症状的病人,似乎都是做事非常用心的人,于是我便告诫自己养成刷牙放轻力道与饭后不急着立刻刷牙的习惯,也提醒病人不要太过劳累,要学着放轻松,不要太执着或太着急。事实上,从牙齿外形的变化上,真的可以看出一些个性上的端倪,更重要的是当你发现自己的牙齿特征与某些个性、行为吻合时,就该提醒自己及时调整了。
牙齿这样被慢慢磨耗。夜间磨牙,就是指睡觉时牙齿不自觉咬紧并磨动的现象。夜间磨牙可算是一种病症,跟打鼾一样声音恼人,会造成枕边人的困扰,甚至需要前来诊所做咬合板,以降低夜间磨牙的音量,且常会伴随发生牙齿磨损、咬裂或偏头痛等症状。
我常跟病人说,夜间磨牙跟精神压力有很大关系。比如,老师的责任感往往很重,他们的牙齿特征是犬齿磨损比较明显,且老师常需要开口讲话,所以颞颌关节与犬齿受力较大。也可以说前排牙齿有磨损的病人,通常给自己的压力都比较大,但我习惯用责任感重的说法取代压力大。因为有责任感的人,自主自发,不用别人管,自己会主动将事情做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责任感的人,事情再少,也会主动将事情做到最好,就算事情再多也要把每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压力都是责任感重的人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