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月,景宁渤海镇后砻村的两户村民的母牛分别产下了一头小牛。
两兄弟都姓叶,哥哥比弟弟大5岁,两家人住得很近。虽然是兄弟,可是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之后,两家人都将小牛放在村子边的荒山上放养,谁也没管。
一晃到了今年4月,两兄弟来到山上,发现两头牛已经是一大、一小了,体型相差比较大。两兄弟都觉得,长得壮一些、大一点的那头小牛是自己家母牛生的。
在山上,两兄弟对着小牛就吵开了,都想把小牛拉回家。吵着吵着,两人竟然动起手来。这下,矛盾更加激化,两兄弟来到渤海镇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对此进行了调解,还来到两兄弟所在的村里,请村民来辨认两头小牛,但村民也说不清楚。
后来,派出所、镇政府和村里的工作人员几次把两兄弟叫来商量调解,建议以金钱补助、投票表决等办法解决两头小牛的归属权,但两人都不同意,都认定壮实的小牛是自己家的。
过了不久,两兄弟听说有亲子鉴定这回事儿,竟然闹着非要给母牛、小牛抽血做亲子鉴定,没有鉴定结果,两人谁也不服谁。
民警劝他们:“一头小牛最多不超过2000块,这样做根本不值。”可两兄弟各不退让,坚持要给牛做亲子鉴定。最后,两人约定,鉴定结果出来后,鉴定的费用由认错了牛的那方支付。
6月19日上午,在民警的见证下,镇里的兽医分别抽了那头壮实小牛和两头母牛的血,并把这三份血样寄到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7月30日,鉴定结果出来了,壮实的这头小牛是弟弟家的母牛所生。无奈的哥哥只能咬牙支付了高达5000多元的抽血、鉴定等费用。其边付钱还边感慨:“没捡到‘芝麻‘,却付出了‘西瓜’。”
胡丰盛 王特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