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健康/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秋时节,防暑、防燥双管齐下
叶雪菲
  ◆叶雪菲

  立秋的来临预示着秋季即将到来,然而,平时的最高气温仍维持在35℃左右。许多人都听说过,秋季养生要防秋燥。那么,在高温的立秋时节,到底是要防暑,还是防燥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男科主任医师孙建明教授表示,立秋以后往往会迎来“秋老虎”,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们不仅容易中暑,也会因燥气而伤肺。因此,在立秋时节,防暑、防燥需双管齐下。

  孙建明教授介绍,中医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此时,昼夜温差开始加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不易散发,继而伤及脾胃。因此,人们在平时生活中不仅要注重防暑,还要注重祛湿。而在温差加大的早秋,感冒也是高发疾病。孙建明教授提醒,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越是邻近秋分温差大的时候,越要小心预防着凉,提早备件薄外套,根据气候变化,随冷热酌情增减,以免身体受凉。户外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穿衣保暖。

  秋天的主气是燥,燥气通于肺,加上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气温高、湿度大的“桑拿天”最容易伤肺,其表现为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状。孙建明建议,市民可适量多吃些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来收敛肺气。同时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以避免发散泻肺。平时饮食注意清淡,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因酒主湿,过量会使人体滋生湿热,导致脾胃受伤、肝胆受罪、血脂异常。因此,爱喝酒的市民要注意控制酒量。

  立秋后气温没有夏季那么炎热,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人的食欲开始增强。按照中医理论,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这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因此人们便习惯性地想到要进补。孙建明教授表示,立秋后调补一下身体是有必要的。但他告诫,不管机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羊肉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学的,不但对健康无益,而且浪费财力和物力,甚至还会损害身体。因此,立秋后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既要补充营养,又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比如茭白、南瓜、莲子、黑芝麻、核桃、山药、扁豆、银耳、百合等,都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牙掉了怎么办?夏天适合做微创种植牙
蹲点开抢免费专家咨询号
立秋时节,防暑、防燥双管齐下
青春痘老不好 吃了太多排毒药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互动B05立秋时节,防暑、防燥双管齐下 2014-08-11 2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