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的石头,中山陵的石阶,还有莫愁湖的望穿秋水……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都恰如其分地感怀着旧日与故知。
此回,却是极有趣的邂逅。青春与垂暮的碰撞,好一番别有风味之金陵。
南京人爱吃。酒店旁的马祥兴餐馆1845年清朝道光年间传至今日,已160余载,遍尝人间百味。民国时李宗仁、白崇禧、孔祥熙等无不在此闻香下马,大宴宾客。如今不仅酒水价格亲民,还专辟小吃门面。蛋烧麦、牛肉馄饨、南瓜虾仁包,都是极好的货色。难得的是,店堂干净得不似小食肆。收银处张贴着“青奥食品质量保证书”,让人食得心安。
南京人尤爱小龙虾。与上海不同,这玩意是论份卖的。每份的个数在十七八只左右。150元小份是平常价位。小龙虾的做法闻所未闻。酱香的,冰镇的,咸蛋黄的……南京的友人说还有30元一只的精品小龙虾,一大盒就要上千。小龙虾,顿时有了澳大利亚龙虾的赶脚。
南京的真与善,不仅仅包裹于精巧菜色中,更在乎人与人之间。钟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往返酒店的班车全靠黄师傅一人打理。每天,他7时30分守在酒店门口,那辆簇新的电动公交车很是扎眼。去赛场的人少,有时只有摄影记者和我两个人,班车同样走起。“从赛场回酒店前20分钟打我电话,我再来接你们。”顿时,有了私人订制的感觉。黄师傅是公交车队的骨干,他憨憨地说:“平时表现好才会被选中参与青奥。”言语间,是一份职业的骄傲。
小伙张瑞阳在南京展览中心做餐饮志愿者。这里是跆拳道、举重、击剑等项目的比赛场地。临时搭建的媒体餐饮区很是简单,与比赛场馆仅一墙之隔。张瑞阳从未进入场馆看过一场比赛。他总是面带微笑为记者们提供饮料、水果。在别人看来简单枯燥无味的工作,小伙子却看得比谁都重:“没有后勤保障,难成大事啊。”
筵席,终有一散。南京,再见。美景、盛事、好人,说好了,应该还会再相见。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