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主强化北约战力
9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峰会在英国威尔士纽波特开幕,北约28个成员国首脑及伙伴国代表参加会议。在此次峰会上,美、英、法、德等核心成员国就孤立俄罗斯达成一致,同时计划在波罗的海地区设立永久性军事基地,毗邻乌克兰的罗马尼亚也如愿以偿地获得美国增加在其境内驻军的承诺。另外,北约还决定给予乌克兰强力支持——不仅加强与乌克兰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还计划在今年内与乌克兰举行多场联合军演。
据“俄罗斯之声”电台报道,这些“遏俄措施”之所以能迅速出笼,新任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据称相关文本细节都经过法伦的仔细推敲,展现其强大的政策把控能力。法伦还在多个场合向其他伙伴国推销北约“战备行动计划”。与北约此前执行的“灵巧防卫计划”(2011年由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提出,强调情报合作和避免过度削减防务费用)不同,新的“战备行动计划”旨在强化北约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强调北约作为军事集团的实战能力,以便能在需要时及时采取军事行动。其具体内容包括,由7个北约成员国出兵,成立1万人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由英国主导指挥。
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穆拉霍夫斯基讥笑法伦“明为救人,实为救己”。由于欧债危机爆发,北约欧洲国家普遍大幅削减防务预算,多数国家的预算不达标(北约要求成员国军费不少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这让各国军方头疼不已,如今他们试图通过在乌克兰议题上做文章,谋求更多预算。穆拉霍夫斯基指出,法伦在峰会上谈及最多的并非乌克兰危机,而是北约各国的军费太少,他还替美国“鸣不平”,声称60%的北约防务开支来自美国,“如果欧洲人希望美国继续致力于保护欧洲安全,我们也必须支付部分账单”。从其言行来看,几乎成了美国代表的“传声筒”。
有分析人士称,法伦及其所在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希望通过鼓吹“硬对”俄罗斯,重塑北约组织的凝聚力,增强英国在北约中的话语权。
“斡旋能手”承担重任
现年62岁的法伦是英国保守党的政治明星,1974年毕业于圣安德鲁大学古典文学专业,26岁加入保守党。在担任塞文奥斯克区议员期间,法伦巧打“亲民牌”,弥合当地政府与民众产生的分歧,在其推动之下,塞文奥斯克区建起少数民族语言学校,农村地区有了高速网络,多家中小型企业也先后在此落户,使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法伦进入撒切尔夫人领导的政府,担任过财政部专员、教育科技部政务次官等职务。2010年至2012年,法伦成为卡梅伦政府的商务大臣兼能源大臣。今年7月15日,首相卡梅伦决定让国防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转任外交大臣,由法伦接任国防大臣,希望他能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处理好英国的军事改革和海外撤军等课题。
从法伦的履历来看,他长年从事议会政治和党团生活,斡旋和协调能力颇强,但斩钉截铁地说“不”的情况却很少见。他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强硬表现和他之前的行事风格并不相符。
上任面临“三大难题”
事实上,国防大臣是英国内阁中最有分量的职位之一,掌握着国防政策、作战行动、人事调动、装备采办等多项实权。外界普遍认为,过去和军队没有多少交集的法伦就任英国国防大臣后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英国从阿富汗撤军在即,但塔利班和“基地”恐怖组织势力却有卷土重来之势,不断蚕食阿富汗政府的统治区。外界担心西方大军撤离后,没有外援的阿富汗国民军难以抵挡如狼似虎的“三股势力”。因此,英国政府必须在尽可能稳定阿富汗局势的情况下有序稳妥地推进撤军行动。具体来说,法伦要想办法在英军撤离后通过北约机制为阿富汗国民军提供空中支援,但同时又要避免过度消耗国防经费。
其次,苏格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未来不排除其正式脱离英国。由于苏格兰的面积占英国的三分之一,英国现有的海基核力量——4艘配备“三叉戟”潜射导弹的前卫级核潜艇都驻扎在苏格兰的克莱德基地,一旦苏格兰独立,英国核潜艇部队将不得不另寻驻地,这势必对英国的战略核威慑体系构成巨大冲击。此前,英国国防部曾计划在英格兰另寻储存“三叉戟”导弹的可行性,但预计耗资高达388亿美元,英国政府难以拿出这笔预算。
最后,自然是英国在北约内部的地位问题。尽管英国积极追随美国,要求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围堵俄罗斯,但北约这个处于“半死状态”的组织要想重振雄风并不容易。由于欧洲的北约成员国大都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并严重依赖俄罗斯的油气供应(英国有北海油气田可以“自给自足”),这些国家如果彻底与俄罗斯翻脸可能导致巨大的民生问题,因此,英国目前在北约内部颇有曲高和寡之感,迫切需要拉近同伙伴国的关系,这可能是卡梅伦选择能言善辩的法伦出任国防大臣的一大考虑。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