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常设基地
据俄《观点报》报道,俄总统普京9月6日下令北方舰队派出一支舰艇编队,前往北极地区重建军事基地,并执行常态化巡逻任务。当日,由7艘舰艇组成的编队(“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反潜舰、“波别多诺谢茨”号和“康多波加”号登陆舰、“奥西波夫”号油轮、“帕米尔”号救援拖船、“普希金”号辅助船和1艘核动力破冰船)从北莫尔斯克港出发,驶往北冰洋新西伯利亚群岛的海军基地,该基地于1933年至1993年期间为苏军所用,苏联解体后被废弃,但那里仍散落着大量军事设备及金属材料,恢复功能并不困难。9月9日,该舰艇编队在北极水域进行了战术演习并发射导弹。
俄北方舰队司令弗拉基米尔·科罗廖夫表示,此次北极之行意在运送装备,并为一个在新西伯利亚群岛长期执勤的特遣分队运输补给,“从今年秋天起,这个特遣分队将在岛上的永久性基地中执勤”。
出于对北极的重视,俄国防部决定在今年12月1日前让北方舰队脱离西部军区,归入新成立的北方舰队联合战略指挥部,成为其主要打击力量,组建该指挥部的目的就是保护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除了北方舰队,北方舰队联合战略指挥部还将接收空天防御兵、无线电侦察兵等部队。根据俄国防部的设想,今年内还将在北冰洋沿岸设立防空站和机场,2015年前在5个北极岛屿建立固定雷达站和机场,每个机场都部署警戒雷达和飞机调度站,从而将北极的空间动态信息汇总到莫斯科州防空司令部。
俄军事工业委员会专家理事会成员霍达廖诺克认为:“从地缘政治观点来看,北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许多国家已提出主权要求。为了让‘威胁使用军事手段的某些国家’冷静下来,俄罗斯必须在北极确立自己的军事存在。”他强调:“在北极没必要部署太多武装力量,但可以部署规模不大的军事分队,显示自己的存在,况且在局势平静时,在北极的俄罗斯军人还可从事其他工作,要知道随着气候变暖,北方航道开通在即,如果有轮船出事,驻北极的俄军随时可以提供帮助。”
防范“北极突袭”
俄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指出,未来北极不大可能发生战争,但它的“战略走廊”价值却快速上升,“俄罗斯要防范北约通过北极发动战略攻击的风险”。他指出,俄国防部始终担心美国经由北极这一便捷的通道,向俄罗斯发起隐身战机空袭或洲际导弹打击,“早在冷战时期,苏军在北极沿岸密布雷达站和军用飞机管控站,可是1991年以后,俄军完全放弃了这些设施,北极成了我国最脆弱的‘软腹部’。在今天的地缘政治条件下,这种情况是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北约国家已经把北极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不断强化在北极的军事力量。北约连续多年在挪威北方举行名为“寒冷回应”的多国联合军演,每次都有10余个国家参加,动用部队超过万人。今年3月,美国海军进行“冰上运动”演习,演练把军营设在北极浮动冰块上,美军核潜艇也参加了演习。今年8月,加拿大外长贝尔德称,必要时加拿大军队将用武力保卫(北极)主权,该国总理哈珀也多次到北极军事基地视察。
针对北约国家不断增加在北极的军事活动,俄总统普京表示:“许多国家在北极拥有利益,俄罗斯会考虑这一点,尽力寻求各方妥协,但前提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得到捍卫。”
俄战略情势研究中心主任科诺瓦洛夫认为,气候变暖使北极航线的实用价值大增,并有可能改写世界航运版图,取得北极航线的主导权就等于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另外,从维护国防安全的角度来看,北极也对俄罗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挪威海岸附近集结着美国核潜艇,“有事”时,它们可能向俄战略腹地发射导弹。
科诺瓦洛夫强调,北极已成为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军事外交“角斗场”,“那些不具备军事实力的国家,注定要在斗争中败北,有鉴于此,作为国家主要优选方向之一,俄领导层做出强化军事存在的决定是及时的”。他推测,俄国防部除了恢复原有军事设施,还将组建至少2个北极作战旅。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