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视剧中刘备、诸葛亮在茅庐中惺惺相惜的互跪不同,城管与小贩的互跪,完全是一场“道义制高点”的恶性竞赛。
城管、小贩互跪,折射出这样的古怪格局:是与非,不再重要;谁更惨,谁占据道义制高点。这不禁让人想起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一幕:为竞逐华太师府内仆人的职位,两人开始“比惨”,甚至不惜自残,最终一方竟是喊着“还有谁能比我惨”自绝身亡。现实中,比惨往往是双输,社会成本高昂不说,“搁置是非、只比姿态”的路径,对理性的社会文化氛围更是严重破坏。
同情弱者,是人性光明的一面,但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搞“谁弱势谁有理”。遇到纠纷类新闻,在怒火中烧、拍键盘大骂之前,应该先把基本事实搞搞清楚,不能根据身份标签而预设立场。偏袒弱者,同样也是不公正。说到底,“能不能沿街卖菜”问题,不能置换成“谁站着谁跪着”不是?
翻翻新闻,城管和小贩互跪不是头一回发生了。“互跪”思维也不只在城管领域发生。一遇事情,先亮姿态,先博同情,甚至先把水搅浑,往一件比较清楚的事情里添加许多额外议题,到后来越说越乱,糊涂了事。这样的状况,让人喟叹。
(肖潇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