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新民观察·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询问,是一项法定监督权。4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已有7次“专题询问”跟大家见面——~~~
询问,是一项法定监督权。4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已有7次“专题询问”跟大家见面——~~~
询问,是一项法定监督权。4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已有7次“专题询问”跟大家见面——~~~
询问,是一项法定监督权。4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已有7次“专题询问”跟大家见面——~~~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询问,是一项法定监督权。4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已有7次“专题询问”跟大家见面——
询问常态化折射监督进步
姚丽萍 江砚
■ 3年前的今天,有关部门对祥和名邸进行“两清一拆”行动,但时至今日小区违建仍然存在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本报记者 姚丽萍 

  9月25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专题询问城市管理顽症,这是4年来的第7次专题询问,也是今年以来的第2次。4年前,2010年9月15日上午,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21次会议上,9个政府职能部门公开应答13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现场考问”:世博后城市长效管理准备好了吗?那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成立31年之际,“首次专题询问”亮相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询问是一项法定监督权,回顾4年里7次专题询问的几个瞬间,不难管窥专题询问常态化已折射出监督的进步。

  公开

  问得专业答得实在

  【现场】 “一些高档别墅区,比如祥和名邸,大部分都是违法建筑,媒体多次曝光,却禁而不止,为什么拆不掉?请蒋卓庆副市长回答。”本月25日的专题询问上,询问人、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发问。

  “不少违法建筑都是多年来累积下来,遏制存量违法建筑,需要整合执法资源,依法推进;下一阶段重点是要处理存量违法建筑,达到明显处置成果。”应询人蒋卓庆应答。

  依据《监督法》第34条,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法院或检察院,应当派负责人到会,作为“应询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均可为“询问人”。

  在第一次专题问询中,询问人都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此后,越来越多的市人大代表出现在询问人当中,第7次专题询问中,应邀列席作为“询问人”的市人大代表达到了10位。许丽萍代表是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谙熟建设规划设计,格外关注违法建筑,此前参与了多次调研。在专题询问中,她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副市长蒋卓庆。

  从第1次到第7次,每次专题询问都持续2个小时以上,长的甚至超过了3个小时。市十四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说,询问人都是有备而来,谙熟法律法规,调查研究了所问课题,在询问人和应询人的“一问一答”之间,问得够专业,答得够实在,监督的过程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

  问透

  一问过后还可追问

  7次专题询问中,那些“爱追问”的询问人,令记者印象深刻。

  2010年9月15日,第一次专题询问上,第一位追问的是市十三届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袁以星。

  【现场】 “台北耗时10年开展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减量67%。”袁以星问,“上海的垃圾分类,政府怎么考虑?”

  “先用3年时间,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化地区,主要由环卫管理部门建立规范的分类收运服务体系,2015年推广到全市。以2010年为基数,生活垃圾每年减量5%,力争2020年本市人均生活垃圾处置量比2010年减少50%。”市绿化市容局巡视员陶渊答道。

  “我还要追问。”袁以星一边揿下座位上的发言按钮,一边举手提出申请。得到会议主持人首肯后,袁以星又问:“对于垃圾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政府有无考虑?”

  应询人继续应答。

  从这个环节,不难看出专题询问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问2分钟,问后可追问。当天的询问,不止一位委员运用了这个规则。此后的专题询问中,更多的询问人对问题“穷追不舍”——既然问,那就要把问题问个透。

  监督

  紧跟公众关切热点

  依据《监督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询问也是一种监督。那么,“询问权”因何行使?

  “人大监督跟着‘公众关切’走,凡是被专题询问的,一定都是社会热点。”市十四届人大侨民宗委主任委员张丽丽对专题询问的这句评价,也令记者印象深刻。

  事实上,第一次专题询问,核心内容是世博会后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涉及市容环境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和交通组织管理。世博会为上海的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变化和利好,“世博效应”如何持续,这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也就是“首次询问”的重要动因。此后的6次“专题询问”分别涉及:食品安全、城市安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申城环保、信用体系建设、城市顽症治理——这些,无一不是公众关切的社会热点。

  那么,关注了热点,行使了“询问权”之后,将带来怎样的监督效果?

  询问结束后,询问人提出的问题将和审议意见一起,整理形成审议意见书,转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将跟踪政府的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也可以选择重点开展专项监督。

  职能部门的执行力从何而来?最大的动力源就是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对现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探索“专题询问”常态化——就好像申城“拆除违法搭建”不会是“一阵风”,对社会热点、公众关切重点开展专项监督,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与进步,也将是常态化的。

  为常态化叫好

  江砚

  如果说,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这件事,对于不少读者来说,还不是太熟悉的话,那么,对于上海的政府官员来说,则是必须要面对的“考试”。

  首次“专题询问”距今已经四年了,经过四年探索,已经常态化了。市人大代表通过这种方式,将有效行使人民赋予的监督权。对于这样高水准、高规格、专业化、常态化的监督,政府管理部门必须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高度重视。我们希望,诸如拆除违法建筑、生活垃圾分类等疑难问题,通过这样的有效监督,可以加快解决进程。

  当然,我们为“专题询问”常态化叫好,并不仅仅是因为解决了几个民生难题,更重要的,这还是人民民主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探索和成果。习近平同志本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代表的责任,重如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9.19-10.4)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9.19-10.4)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观点/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展会
   第B04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6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活动
   第B08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询问常态化折射监督进步
守住安全底线 确保预案管用
沪港深入合作 共同携手发展
上海老字号达222家居国内前列
新民晚报新民观察·要闻A03询问常态化折射监督进步 2014-09-27 2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