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联手上海医生、志愿者为日军细菌战受害者提供医疗救助~~~
本报联手上海医生、志愿者为日军细菌战受害者提供医疗救助~~~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联手上海医生、志愿者为日军细菌战受害者提供医疗救助
70年前毒弹留下的烂脚病今痊愈
范洁 蒲欣
■ 伤愈后的王菊香精神倍增 范洁 摄
■ 国庆前,一位来自金华的细菌战“烂脚老人”康复出院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记者 范洁 特约通讯员 蒲欣

  “原以为,我要和这条烂腿过一辈子了。”81岁的董桂弟难掩激动。

  9月下旬,10名来自金华的“烂脚老人”赴沪治疗,长假前后陆续康复出院。

  一边,是浙江的细菌战受害者,身刻日军遗留的顽固创伤,历经70年折磨依然未愈;

  一边,是上海的专业医疗团队,怀揣救死扶伤的善心仁术,直面国际棘手的炭疽难题。

  老人曾经受哪些遭遇?医学瓶颈如何突破?模式能否复制与推广?对还原历史有何价值?本报全程追踪。

  死里逃生

  细菌武器折磨至今

  “1942年,日本人在浙江放毒,造成我母亲左脚溃烂至今!由于伤口不能沾水,洗澡、行走都很不便,恳请你们帮助。”三个月前,当张寿命向《新民晚报》微信平台留言时,完全没有想过“烂脚”还能痊愈,他只是希望年逾九旬的母亲少受些折磨。

  今年7月,本报记者赴浙江丽水、衢州等地,实地探访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生存现状。报道激起各方关注,既有热心公益的医院与企业,也有叙述苦痛的幸存者及亲属,例如家住本市嘉定区的王菊香和儿子张寿命。

  “当时我十六七岁,在富阳一户地主家帮佣,日本兵骑大马冲进来,机枪噼啪扫射,刺刀见人就砍,我藏在水缸后才躲过。”死里逃生,王菊香却不曾想到,日军撤后不久,她的小腿突然痛痒起来,直至溃烂,而这一烂就是70年。

  直到儿女看了报道,跟她讲起细菌战历史后,才确定这伤口和日本人有关——

  1942年晚春,侵华日军为报复美军对东京的轰炸,沿浙赣铁路及周边机场发动袭击,从空中、地面投放炭疽、鼠疫等毒菌,萧山、富阳、诸暨、金华、衢州、丽水等十余旧县乡镇均暴发群体性烂脚病。

  “解放后,全家从杭州搬到上海,数不清看过多少医生,贴过多少膏药,但她这伤始终好不了。”张寿命坦言,媒体对“烂脚老人”的关注重燃起救治的希望,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联系报社求医问药。

  正当记者联络深圳医药企业,协调为王菊香寄送药品时,意外接到上海浦南医院抛来的“橄榄枝”,愿意为老人提供免费诊疗。

  微氧治疗

  70年伤口一周痊愈

  8月6日,王菊香入院。

  “老人是坐着轮椅来的,当时创口约鸡蛋大小,伴有小腿明显肿胀。”浦南医院骨科副主任罗涛对这位特殊患者记忆犹新。此前,他接触过不少慢性伤口的病人,多是由褥疮、糖尿病、烫伤等感染引起,细菌战受害者却是首次。

  专家会诊后,院方决定采取“微氧治疗”的方案,是专门针对久治不愈的创伤,已有百余临床成功病例。然而,这次面对的是棘手的炭疽病菌、多年的顽固创伤,治疗效果谁都没有把握。

  出乎意料,好转比想象中更快!“第二天腿部消肿,第三天不再流脓,第五天收口结痂,第七天基本痊愈!”对照着治疗日记,张寿命难掩兴奋,揭开母亲腿上的纱布,原本凹陷的创面已经平整,溃烂处生长出粉色的新肉。

  仔细观察,创口附近固定着一根导管,另一端则连接着台手机大小的仪器。“这是微氧治疗仪,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供应高纯度氧气,促进伤口的愈合。”罗涛解释,创面中心组织血管受损或中断,无法正常供血引起缺氧,而伤口恢复需要大量氧气,这就是难愈性伤口的病灶。

  “延长管输氧、医用薄膜与纱布覆盖,就像是形成一个迷你的封闭‘氧仓’,提高伤口处的氧浓度。”仪器发明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副教授胡鸣若介绍,氧气促使生长因子信号传导,加速胶原蛋白的合成,加快细胞繁殖和表皮再生,促进血管新生及血管再造。

  免费救助

  10名金华老人来沪

  王菊香的痊愈,不仅给医生们带来信心,证明细菌战后遗症并非无药可救,而且给更多人带去转机,惠及与她有着相似命运的烂脚受害者。

  “一个月跟踪回访,确定患者伤情稳定,没有反复。既然伤口能够治愈,我们希望通过《新民晚报》,联系更多‘烂脚老人’提供救助!”浦南医院刘卫东院长强调,扩大病例样本迫在眉睫,院方决定提供10个免费治疗名额。

  缺口打开,多方力量汇聚联动。

  8月28日,浦南医院联合瑞金医院烧伤研究所、第九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组建救助团队,邀请上海创伤外科专家肖玉瑞、陆树良教授等深入分析炭疽毒菌的病理与特征,探讨后续治疗与科研方案。

  9月10日,在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联合会(筹)会长王选的协调与陪同下,上海专家组与本报记者前往浙江金华,深入街道、乡镇实地诊断受害幸存者的病情,确定他们是否适合赴沪治疗。

  9月下旬,金华婺城区10名“烂脚老人”先后抵达上海。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局限,老人们的伤情比王菊香严重许多。创面大、伤口深,有些从脚踝蔓延至膝下,有些已经多次感染惨不忍睹。

  81岁的董桂弟常年饱受烂脚折磨,每天只能靠服用止疼片缓解病痛,试过各种草药土方,跑过当地大小医院,均束手无策,甚至有医生建议截肢。

  入院后,专家团队为她和其他患者安排全面体检,9月22日,董桂弟接受清创手术后,在去除腐肉和厚痂后,治疗效果明显。“起初,伤口渗出液沾满床单、被褥,还有浓重异味。现在,创面变得干燥,长出全新肉芽,每天换药都能看到好转!”

  复制推广

  破解国际医学难题

  9月29日,4名老人率先痊愈返回金华,其余患者均逐渐好转、康复,预计在10月中下旬出院。

  “经久不愈的炭疽难题,让国际医学界都望而生畏,如果我们找到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价值非同一般!”王选从事细菌战调查20多年,在她看来,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救治“烂脚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临床疗效令人惊喜,证明了细菌战后遗症的可治愈性。接下来,如何将经验更好地推广,诊治更多的受害者?

  在2009年,婺城部分地区就发现至少380名“烂脚老人”。今年,志愿者回访确认,仍有近百名老人遭受煎熬。

  走访金华时刘卫东发现,一些患者久居乡野或深山,交通极其不便。如何与当地医院对接,探讨更便捷高效的途径,尝试居家或就近的方案,减少舟车劳顿,是下一步的救助重点。

  同时,专家组通过采集病史、采取伤口细菌生物体培养,进一步确认病理,对细菌战炭疽难题展开医学研究。

  可喜的是,研究与治疗有望扩大与深化。“我们希望动员更多上海、浙江乃至全国的专家介入。”瑞金医院教授、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主任陆树良介绍,近期正与王选筹划,召集专家赴金华现场会诊。

  医学研究

  填补长期调查空白

  “此前,‘烂脚病’的调查始终局限在史学领域,医学研究存在空白,这将改变细菌战问题的现状!”十多年来,王选带领受害者及家属对日诉讼,却从未涉及炭疽病,她坦言缺乏病理研究等确凿证据,只能根据发病时间、地点推测,正是症结所在。

  早在2002年,她陪同美国病理学家马丁·弗曼斯基博士和皮肤病教授麦克·法兰兹布劳前往金华,“烂脚老人”相关报告震惊世界。其后,联合国生物武器督察员、德国微生物学者也闻讯赴浙江实地寻访,了解细菌战大致情况。

  然而,具体到每例个案,由于没有临床诊断与确认,研究长期陷入僵局。

  2004年至今,王选指导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细菌战调查会成员,跑遍浙赣铁路沿线的许多村庄,记录幸存者口述历史,绘制“烂脚病”分布图。调查中,他们尽可能将患者的感染经历、初期症状问得详细、记得全面,但由于年代久远,调查难免存在局限。

  “就怕来不及。民间志愿者那么多年采集的口述历史,是为医学研究做数据库,希望有助于专家们科学地分析与论证。”与医学专家合作,将病例纳入医学研究,是王选一直以来的理想。

  她相信,多名成功治愈的病例在前,加上专业医学团队的参与,这次或许能够有所突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专版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晚报/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70年前毒弹留下的烂脚病今痊愈
幸存者与后遗症
新民晚报焦点A0470年前毒弹留下的烂脚病今痊愈 2014-10-09 2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