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回忆,曾在媒体公布过:“七年前的今天,我在温州,配合交易所做股市风险教育,事毕接待方安排当地游览,在坐竹筏游览江景时,不料船翻,我落入江中,一个单反、一个手机报废。当日上证指数赶顶创6124点!”一位朋友回忆:“哈哈,七年前的今天,我还在沉浸于重仓股万科最后一次冲锋的喜悦,同时关注最后几个认沽权证末日轮的到来”。一位股市软件公司的朋友说:“七年前的今天,我刚进入证券市场,看着股市大跌,从此迈开股市屌丝步伐”。一时间,微信上的朋友都在回忆。
七年前的昨天,股市留下6124.04点的纪录。七年前曾接近30元的中国石化,现在股价不过5元多。现在股价3元多的工商银行,七年前曾到过9元。七年前后的投资者也出现巨大变化,当年以公募基金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主导力量。七年来,管理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继续壮大,各类私募基金走上前台,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加大入市力度,QFII、RQFII额度连续增加。机构投资者持仓数量和比例不断加大,再过一段时间,香港股市与上海股市将借助沪港通联通,这在七年前是不能设想的。
七年来的风险教育也是实实在在的,七年前做风险教育之时,有朋友说了一句话也让人回味“做风险教育的本身也有风险”。是啊,今天回看上证指数上涨到6124点的过程,就是一个疯狂的吹大泡沫的过程。无论怎样的风险教育,都不如6124点暴跌向下击破2000点让人感受更深刻。
回顾有好处。比如笔者在新民晚报专栏发表的《害怕“周四魔咒”吗?》一文,谈到这轮上涨行情中生成的几个“规律”,“周四魔咒”就是其中一例。所谓“周四魔咒”,即股市遇到周四就下跌的现象。这种现象历史上有过,人们多数一笑了之。自从本轮股市行情7月22日启动以来,八九月几乎验证成立!在那篇文章中,笔者重点介绍了美国股市已出现的风险,介绍了一种观察股市方法“兴登堡凶兆”。一个月过去了,美国股市再次被“兴登堡凶兆”击倒,再次验证有些研究方法的确具备股市实战性。
“兴登堡凶兆”,是一种判断美股走势转弱或暴跌的技术分析方法,主要追踪纽约证券交易所道琼斯工业指数,由数学家米耶卡于1995年设计并命名。当同时满足四大准则时,就触发“兴登堡凶兆”,在大概率上判断股市走势转弱或暴跌。四大准则是:1.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日同时创52周新高和新低的股票数量,占总股票数量的2.2%以上;2.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日10周移动平均线呈现上升趋势;3.麦克莱摆动指标当日为负数;4.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日创52周新高的股票数量,必须少于创52周新低的股票数量之2倍。
今天去看看美国股市,不得不感叹“兴登堡凶兆”仍有效。说到A股,也计有人暗地里把“兴登堡凶兆”研究运用于A股市场,以便避开可能的风险。在回顾“七年前的昨天”之时,不只是忆旧,也是回味长达七年的熊市。风险不管你的好恶,总在那里呆着,这才是回味“七年前的昨天”的真谛。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