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1日,首届“世界城市日”宣传海报首发仪式上,“地球的微笑”和“彩虹LOGO”系列宣传海报最终创意入选。作为首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今年首次的主场城市花落上海,主题为“城市转型与发展”。然而上海却无缘今年出炉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选出的中国幸福城市20强,其中原因不得不谈到艺术和创意与环境的关系。
艺术深一度
◎ 城市幸福感源自艺术环境
城市幸福感缘何而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经济发达,而是有舒心的生活节奏和环境,不妨看看那些出名的世界幸福国家究竟有何魅力。丹麦,经常排在全球最幸福国家首位的城市,其首都哥本哈根有着全球最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人文气息浓厚,更有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充分发挥了其“童话王国”本色;瑞士,最幸福国家中排名同样靠前,它最有竞争力的地方就在于其出色的教育以及创新的实力,人们生活在传统与时尚中,怎能不幸福;奥地利,尽管经济发展不算突出,但其首都维也纳这个充满艺术家气息的城市不仅有音乐传统,更充斥着迷人的艺术场景。
幸福感本身就是一种高标准的需求,城市发展越成熟,人们从物质中解脱了出来,就需要更细腻的精神食粮。综观世界幸福指数较高的城市就会发现,那些城市的生活节奏普遍平缓,并且艺术发达程度较高,他们有着现代化的生活,却少有现代化的“标志”——摩天大楼,因为他们懂得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也是重要的风向标。
◎ 细节规划关键看创意设计
如果说城市环境是否艺术,生活是否充满创意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在《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排出的中国幸福城市中无缘20强的北京、上海并非一无是处,无论是美术馆数量,还是各类展出活动的举办都不在少数,并且不乏国际性的重要展出,那么还缺了些什么呢?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已不仅停留在GDP上,城市特色、城市生活指数等更加软性的指标也成为了很重要的考察部分。以艺术为例,除了惯例的展出,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不丰富,在漫天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中生活和工作本来就枯燥、充满压力,如果缺少了艺术来改造空间,转换氛围,那么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确会失去幸福感。其实,生活中的艺术其实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布置艺术品,而是更需要合理的城市规划,而判断怎样更合理,就需要用心抓住细节,更多考虑到居民的需求。此次,上海成为了首次“世界城市日”主办城市,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到上海除了经济实力之外的努力是否到位。
◎ 弥补身边艺术需主动出击
2012年联合国大会曾说到,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对比可以发现,幸福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在各种榜单上被选为国内幸福城市的既有杭州、南京等较发达城市,也有很多欠发达城市。比起专业的艺术展出活动,身边那些亲民的、生活化的艺术表现更能提升幸福感,他们往往就出现在生活中,甚至很多是居民自己创造出来的。只要能够在生活中多一些创意,花点心思美化家里的装饰,保持对环境美的追求,不仅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彩,也有利于舒缓生活压力,自然幸福感也会提升。闲来无事逛逛田子坊之类的创意区,主动寻找一些灵感来自己创造艺术环境不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