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升级“快乐”
黄伟明
  ◆ 黄伟明

  提高城市幸福指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中艺术能发挥的力量不容小觑。这几年,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艺术、创意对幸福感的影响日渐凸显,我身边的新上海人也好,本地朋友也罢,都明显感觉到城市公共场所的雕塑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创意需求也越来越大。不过,一位搞艺术的本地朋友曾经这样描述:上海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能让我感受到快乐,却很少感觉到幸福;可以说,幸福是快乐的升级,因为快乐更多流于表面,而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更加触动人心。换句话说,我们的环境有艺术但还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心底。

  我们经常提到,城市的公共环境艺术水平高了,就能很大程度让人感到愉悦,这也是很多欧洲艺术发达城市带来的启发,前几天我在瑞士日内瓦湖沃韦小镇边拍摄到这样的场景:湖面上一把巨大的餐叉“插”在湖面上,格外醒目;岸边不远处则有一座卓别林像正看着湖面上的餐叉,遥相呼应(见题照)。这个场景不由让人想起卓别林晚年在这个地方生活了25年,也许他也曾经真的像这样坐在这里看过湖景;而湖中的叉子也让人想起他的经典作品《淘金记》中的“面包叉子舞”。像这样用众所周知的形象来创作,能够让人会心一笑,同时也记住这座小镇的故事的艺术点缀和传承,回忆和幸福感油然而生,怎能不让人舒心?

  我们的城市街头其实也有不少雕塑和装置,它们也的确充满喜感和现代感,有些也有文化传承和回忆,但是能够和周围环境相呼应的,能够让人会心一笑的却不多。在上海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市民对于艺术的敏感度也在逐步提高,正因如此,就更需要合适的公共艺术来引导,来舒缓快节奏生活和拥挤的空间带来的压力。在我们设置公共艺术时,还请多以“幸福”为标准思考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化新闻
   第A12版:文化新闻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本期导读
“幸福”艺术在哪里?
升级“快乐”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1升级“快乐” 2014-10-18 2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