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施大畏:爱人民,是文化创作的不竭源泉
乐梦融
  作为一名从普通艺术工作者成长起来的艺术行政管理者角色,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体悟和共鸣尤其强烈。

  他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瞄准了艺术本源的问题,要请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叩问内心,通过自己的创作能为人民、为国家、为时代传递些什么?想明白了这些基本道理,才能以丰满、健美、完整的艺术创作品格影响人心。

  “莫忘初心,坚定前行”。昨晚在中华艺术宫的办公室里,施大畏将这句话说了多遍。他的体悟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所作所思所虑所惑,无不是基于对当下生活的深切感受,无论他自己正在创作的《远古神话》系列,还是他为中华艺术宫今明两年展览制定的重大展览计划,出发点依然是他所熟悉感知的现实世界,服务的对象也是普通百姓。

  “一以贯之、一如既往地秉持着对人民的感情和热爱,方能使之成为我们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产品的不竭源泉。作品尺寸不重要,关键是作品里要有生活,有人民和生活,作品就‘大’,没人民和生活,作品就‘小’。”

  1 身处在最好的时代,好作品如此稀少,艺术家到底缺什么

  学习了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个问题困扰着施大畏:现在是我们艺术家身处在最好的时代,可能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不缺政治的支持,不缺政府关心,不缺平台打造,那么好作品还如此稀少,我们艺术家到底缺什么?

  “我想,我们的艺术家缺少了一份爱。爱谁?爱老百姓。”

  施大畏感叹,时代对艺术工作者设置了重重诱惑,一些艺术家离开了故土,走到了西方,迷失了坚守本土文化的初衷;第二个诱惑是市场,很多艺术家面对资本洪流,忘记了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要求,一心考虑最彻底地改变生存状态,屈身向资本献媚;第三就是当代艺术短平快的浮躁风气,又令一批艺术家迷失了文化信仰和文化立场。

  施大畏提到,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使所有的文艺工作者如沐春风、收获动力。当然,结合自己的美术实践,回顾这些年美术创作发展的进程,我们确实也碰到了一些困惑和迷茫。

  “随着世界文化大包容的前行和西方当代艺术的样式呈现,使我们陷入了在多元表现形式下如何更好地坚守文化立场、坚定艺术判断的困惑。同时,随着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们面临纯粹的艺术创造和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之间的困惑。这些困惑有时会让我们变得浮躁,缺失了从事文艺创作应有的那份淡定和从容;会使部分艺术作品不免脱离人民、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出现快餐化、娱乐化、商业化的现象,缺失了真正讴歌人类真善美的内在力量;会使我们的时代缺失能感动世界的优秀作品,弱化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格局中的话语权。”

  这个时代里,经济在高速地发展,在文化上,当我们重新思考和梳理时会发现,眼看着商业化、娱乐化、快捷化的趋向,慢慢把很多艺术家的艺术意志给消磨掉了。艺术的坚守、艺术家的信仰去了哪里?想到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艺术行政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艺术创作者,施大畏心里存着焦虑与担心。

  施大畏想到了自己的幸运成长,老三届的青年工人当初在安徽做油漆工的时候,工棚里画了很多毛主席像,出于对艺术工作者的尊重,师傅给他搭建了小的桌子供他画画,在井冈山迷路时,是老乡供他吃饭,送他回家。“普通百姓对像我这样的青年艺术家的关心,毫无功利,一路上艺术成长中,都有他们的关爱。我今天拥有了一定名气和地位,那么今天应该怎么办?”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正是提醒艺术工作者们去重新思考,现在有了地位,有了荣誉,有了财富,艺术家还要做些什么事情?如何把普通百姓装进心里?”“讲话”要求着每个艺术家要正面地面对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因为这是每一位艺术家的立身之本。

  2 艺术探索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使命

  施大畏回忆,习近平总书记(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来到上海中国画院视察时,他全程陪同,习总书记对雕塑作品观察得很仔细,尤其是看到画院内表现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的雕塑作品,比较关心。

  施大畏当时表达了两个想法,一个是上海需要有一个国际标准的艺术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还有一个是要完成“美术创作工程”。多年过去,两件大事完成了。中华艺术宫已经成为上海的新的文化地标,今年国庆黄金周长假期间,中华艺术宫的参观人数高达21万人次,开馆至今总参观人数近500万人次,如今平日的日均客流量也接近1万人次,其中很多人并不从事艺术专业。这清楚地说明,普通老百姓渴望艺术的熏陶,需要艺术的精神滋养,他们也希望在这座艺术宫殿里,看到我们的艺术家用作品说话,描述他们的认知和感悟,说出他们想说但没能说出的话。

  施大畏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服务人民的重要载体,蕴藏着真善美这一最永恒的价值。就当下的创作环境而言,我觉得我们不缺领导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资金的保障,最缺的恰恰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如何摆正人民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责任。艺术探索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使命,艺术成绩不仅不是一种赞美,更是一种鞭策。

  上海文联拥有16000名会员,是一股庞大的文化力量,如何通过文化协调机制,把它变成引领普及的讲习所。不管是美术馆、还是创作基地,为的都是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你热爱的人民。

  3 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当代艺术家需要永葆初心

  于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施大畏一直在思考着当下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中,如何切实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如何做一个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通过简单的艺术来讲述复杂的中国故事?永葆初心、勤于学习和用作品贴近生活,是施大畏学习讲话后的思考所得,亦是从讲话中得到启示。

  ■ 首先,艺术家要致力于怀揣情结,始终永葆初心。

  “我们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和其他人所从事的行业一样,跨入文艺工作的行列只是术业有专攻,但是这个平台却给了我们更多展示、锻炼、甚至是成名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工作者更要莫忘初心。”

  施大畏回忆道,刚踏入文艺工作行列之初,心里都会有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自豪感,憧憬着通过自己的创作能为人民、为国家、为时代传递些什么。他一直提醒自己要回味并保持当初的激情和美好,始终不要忘了自己所肩负的创作责任和使命。“艺术家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有时可能会被头衔、职位,或是成名所困惑,忘了其实我们也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分子。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心里始终怀揣着人民、肩负着民族的使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有温度、打动人。文艺创作是崇高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是需要文艺工作者静下心、耐住寂寞、逐步打磨而成的,老一辈艺术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如今,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了多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出淤泥而不染’,以一颗纯粹之心,使艺术创作尽可能地回归本源,不做市场的奴隶、不迷失方向。”

  ■ 第二,文艺工作者作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除了技艺之外,更是思想的缔造者。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能从内心出发,弘扬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文艺工作者作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除了技艺之外,更是思想的缔造者,尤其是随着时代生活的创新和百姓需求的提升,我们都面临着与时俱进“再学习”的课题。我们要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学;学习哲学,掌握思想方法;学习艺术,提升文化修养等等。我们只有进一步勤于学习、强化知识储备,用心体验、提升文化敬畏,才能更好地夯实创作根基,才能在我们的文艺创作中坚持导向和艺术判断,并通过点点滴滴的创作,逐步在国际视野中重构中国的艺术理论体系。因此,艺术家致力于提升自我,传递言行教化,才能传播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传播出时代的精神。

  ■ 第三,要致力于贴近生活,提升作品感化力。

  人民是艺术创作的主体,真诚的情感来源于我们从生活中获得的浸润心灵的感动。社会在进步,生活环境在改变,而接地气、在生活中获取灵感的艺术规律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说过的三句话始终让他记忆犹新:习总书记说,回顾中华民族的过去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正视当下“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更足、责任更重。

  我们只有把握主线,紧紧围绕昨天的“苦难与辉煌”、今天的“责任与担当”、明天的“追求与梦想”,用满腔的真情去接受来自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民的热爱,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只有让自己的心里有个太阳,才能创作出一批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才能从内在蕴含的真情实感中提升精神力量,去照亮自己,净化灵魂,温暖人民的心灵。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文化新闻
   第A24版:文化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财经新闻
   第A35版:财经新闻
   第A36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新民好吃/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品鉴/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品鉴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广告
施大畏:爱人民,是文化创作的不竭源泉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21施大畏:爱人民,是文化创作的不竭源泉 2014-10-23 2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