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进门遇阻
在伊犁南路500弄古北中央花园,闵行邮政分局虹桥支局的邮递员朱绍利拿着一刀信件来到小区大堂。前台的物业工作人员接过信件,翻看了一下,随后放在一边。
有栋住宅楼的信报箱就在玻璃门后,离大堂只有数十米。记者询问物业:“邮递员不能进去吗?”“不可以,我们会代投的,这是业主要求的。”“万一信件丢了呢?”“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据悉,这类不让邮递员进入的小区目前在上海有286个,包括浦东、虹桥的多个高档别墅区等。非但邮递员被拒之门外,有的小区还向邮政收取“代投费”。除了重要信件会签收外,其余如报纸等邮件并不会一一清点,这样就存在丢失、晚投的隐患。曾有用户投诉一个急件晚到了10天,里面演出票都过期了,后来了解是物业送晚了。虽然是物业的责任,有些还与邮局签有协议,但用户最终找的还是邮局。
此外,还有业主向邮政投诉,由物业投递邮件、特别是汇款单侵犯了其隐私权,安全用邮受到损害。
需刷门禁才能入内
跟随市西邮政分局石门二路支局的邮递员,记者又来到威海路上的中凯城市之光。小区每栋楼都装了门禁,需刷卡进入,而信报箱却在门内。要开门,只能在小区内寻找巡逻保安,或者尾随有卡的业主。实在没人,只能一家一家尝试按对讲系统,请在家的业主帮忙开门。“高档小区很多外国人,邮递员英语有限、沟通困难,常遇闭门羹。本来投个件花不了一分钟,现在有时要10多分钟才能送到。”
邮局说,该小区提供了一张门禁卡,然而送信报和送商务递分两拨,有时来不及交接。就此,邮局曾向物业申请自费再办一张门卡,却遭拒绝。
而在黄金城道688弄御翠豪庭,邮递员朱绍利也必须刷门禁才能进入每栋楼。每次下班,他必须将卡交到办公室,第二天上班的同事再去办公室领卡。万一办公室同事临时离开,只能等他们回来才能出发。
虹桥支局投递班班长史永华说,这类需刷门禁的小区在古北地区很多,邮递员曾遇到过门禁卡消磁失灵,只得去找物业修卡,很耽误工作。有些邮递员每次投递要带几张不同的门卡,如果丢失,只能自掏腰包赔偿。
邮政车辆不得进入
跟随石门二路支局邮递员徐进,记者又来到北京西路嘉地中心。还没靠近大门,保安就喊住小徐:“自行车不能进,停在人行道上。退后点!”“车上邮袋里的邮件丢了怎么办?”“没办法,所有车都不能进。”保安指着人行道上停着的快递员电瓶车说。
无奈,小徐只能将车停在门外,带着邮件步行数十米进楼。前台表示,要送件必须出示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护照等证件,并登记号码。“邮局工作证行吗?”“不行,这是业主方的要求。”小徐身份证并未带在身上,只能打电话通知收件人下楼。整个过程,耗时10分钟。
邮局表示,不允许邮政汽车或自行车进入的高档小区、商务楼很多。别墅小区占地较广,有的走一圈要花几十分钟,邮件多时邮袋又达七八十斤,邮递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不带邮包,“邮件不离视线范围”的规定则无法做到,有的支局曾遇到过邮件、自行车全被盗的情况。
信报箱国标并未执行
记者查询到,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发布《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国标,明确规定“信报箱宜设置在住宅单元门禁系统外,设置在门禁系统内时,应在门禁系统外设置投递口”。但在城镇的住宅小区建设中,很多都未按此执行。
对此,邮政系统表示,希望与物业共同协商如何更好为用户服务。如实在无法改变信报箱位置,希望物业能提供场地并支持建造“智能包裹柜”。
上海市九届、十届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复民则建议,在新建住宅和商务楼宇设计中,信报箱应符合最基本的通邮要求。同时,建议住房保障建设局牵头,与开发商、物业多方协商,对高档小区的通邮提出明确要求,对必要的“邮政便民服务站”给予场地支持。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