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股市回暖,银行理财何去何从
尚侬
  最近,股市走出了亮眼的“金九”行情,市场热情被一举点燃,增量资金大举入市。曾经退出股市资金转而投入银行理财的老股民们,纷纷杀出回马枪,在理财产品到期后,选择重新入市。那么,银行理财该何去何从呢?

  笔者认为,投资者应调整心态,建立正确的收益观,并树立体系化的金融资产配置理念。

  之前的理财市场在收益率上存在着一定背离,当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年化6%-8%之间,谁还会对疲软无力的股市感兴趣?但理财市场的收益是否应该那么高?这样的社会投资体系是否健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银行理财的收益获得性与其所体现的风险性完全不匹配。于是,伴随着资金面的宽松,理财市场收益逐步下调,预计将继续下探回归良性区间。那么,金融资产大类间的收益梯度差便随着股市回暖以及理财收益下调而建立,即定期存款、银行理财、公募基金、股市。作为投资者,应该对此现象有着清晰的认知及预判,任何投资都终将回归其本质的收益率,符合其风险属性及内在价值。

  在这样的收益观下,是否银行理财就没有市场了呢?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银行理财在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上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可以作为稳健型配置类型中的主体资产。但在新形势下,可以对产品的模式进行创新。例如上海农商银行在2014年陆续推出的1年期、2年期理财产品,打破传统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模式,采用每月或每季结算投资收益的模式,将收益定期派发给客户,给客户创造现金流。那么,在这种模式下就能搭建起一个简单的配置:首先在理财收益下调的情况下,选择一个1或2年期的产品提前锁定收益;其次,每月或每季的收益可以结合基金定投,充分享受股市回暖带来的收益,这样,收益性及再投资能力大大提高,提升了投资的整体效率。

  因此,从长远来看,不管股市如何起落,银行理财都将作为稳健投资的配置主体而存在。作为投资者,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对资产进行配置及对客观收益区间的正确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财富保值增值。 尚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申城社区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4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
   第B06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8版:家装专刊
   第B09版:家装专刊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出境防风险 别忘配保险
咖啡与糖水的诱惑
图片新闻
股市回暖,银行理财何去何从
银联商务POS终端搭台 快捷非接支付“唱戏”
“文化金融”企业 Q板首家挂牌
新民晚报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B04股市回暖,银行理财何去何从 2014-10-24 2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