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长三角/社会·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报答70年前安吉两位老人救命之恩~~~
报答70年前安吉两位老人救命之恩~~~
报答70年前安吉两位老人救命之恩~~~
报答70年前安吉两位老人救命之恩~~~
报答70年前安吉两位老人救命之恩~~~
报答70年前安吉两位老人救命之恩~~~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答70年前安吉两位老人救命之恩
台湾老兵设“寸草慈善基金”
陈毛应 梅璎迪
  这几天,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浙江安吉县广为传颂。70年前的一个严寒冬天,安吉六庄村两位老人,在滴水成冰的河中救起一位落水小伙子;70年后的今天,当年被救的小伙子已是耄耋老人,他只身从台湾来到六庄,寻找救命恩人。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来到安吉县慈善总会,不愿署名,捐资200万元设立“寸草慈善基金”,资助这个村庄的所有老人……

  70年前惊险一幕

  现年87岁的这名台湾老人,祖籍安吉,发生在17岁那年冬季的那场惊险的一幕,令他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那天地上铺上了银霜,但为了生计,不懂水性的他,依然跟随父亲运输竹子。由于当时道路所限,只能是将竹子扎成竹筏顺流而下,万没想到的是,在到达西苕溪六庄段附近时,不慎跌入剌骨的河中,竹筏随着湍急的水流飞速而下,站在竹筏前面的父亲忙着撑竹筏掌握方向,还不知儿子落水。

  就在小伙子奄奄一息之际,两名六庄村的老人在岸边看到后,迅速跳入水中,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终于将这名小伙救上了岸,并背着冻僵的他回到自己家中,烘干衣服,送上姜汤,端上热饭,一直等到他父亲回来。六庄村由此在这位台湾老人心中刻下了永远的印记。

  苦苦寻找救命恩人

  而后,这名小伙子被抽上壮丁,1949年后去了台湾。如今,老人在安吉已无亲人。在台湾退伍后,他在一所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并养育了3个子女。“如何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这是我心中的一个结。”今年8月20日,这位老人只身来到祖籍安吉寻找恩人。但六庄村是一个移民村,物是人非,70年前那两位救他的老人已经去世,其后人也不知真情,在苦苦寻找无果后,这位不愿署名的老人自己找到安吉县慈善总会,表示要设立“寸草助老慈善基金”,用基金产生的利息资助六庄村的老人。

  “我谈不上是一根草,只能说是一寸草,做了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表表我的感激之情。”台湾老人当天与县慈善总会签订了“寸草助老慈善基金”认捐协议书,委托县慈善总会对基金进行管理和发放。

  老人回台湾后,立即将200万元现金打入安吉县慈善总会账户,县慈善总会根据协议和利息总数,对六庄村80岁以上的51名老人,从今年9月起,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发放,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帮我了却一桩心愿”

  六庄村的老人们接过爱心款喜出望外。“不在乎钱多钱少,难得是人家有一颗感恩的心。”81岁的沈水兴有四个子女,平时都十分孝敬长辈。在爱心款发放现场,沈水兴要求子女要以台湾老人为榜样,小儿子沈凌平当即就摸出了身上所有的现金1800元,捐给了村慈善工作站。村民周国强、王建德更是不甘落后,当场各捐了1万元,爱心款发放仪式立即变成了捐款活动,这个456户的小村当天共收到捐款81500元。

  “你帮我了却了我一桩心愿!”接到安吉县慈善总会会长兰林富对安吉六庄村51名80岁老人每月300元发放到位的消息,这名台湾老人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通讯员 陈毛应 本报记者 梅璎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台湾老兵设“寸草慈善基金”
浙江本月底启动分级诊疗试点
空中餐厅亮相南京
南京雾霾天机动车将限行
单独二孩引发姓氏之争
长江珍稀鱼进沪
新民晚报长三角/社会·生活A23台湾老兵设“寸草慈善基金” 2014-10-27 2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