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文化·旅游/长三角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清发现南宋“刘公塘”遗址
王雄涛
  本报讯 近日,浙江乐清柳市湖横社区在清淤河道时,发现了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的南宋“刘公塘”的遗址。

  在遗址发现地,社区居民刘先生介绍说:“这就是古官塘(塘:堤岸、堤坝)遗址,村民称之为‘刘公塘’,据说是南宋乐清知县刘默出资所建。”刘先生说,他在附近村落长大,小时候在河中游泳,经常能踩到一排河堤,还能站在上面。河堤由青石排成,大约3米宽。遇见大旱天气,水位下降,还能看到。

  据乐清市文物馆副馆长陈元友介绍,他们听说河道清淤发现“刘公塘”的消息后,安排了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当时,河堤掩埋在淤泥中,没办法看清楚。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该河段是乐琯运河一部分。

  陈元友说,据《乐清市水利志》记载,刘默,山东沂州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任乐清知县,自乐清县治西门迎恩桥至琯头五十余里塘路,因为水患毁坏不能行走。刘默便捐献俸禄,发动西乡民众疏通河道,分段修筑河塘,并亲赴督导,增加高广,砌石加固,将之前的泥塘修建为石塘。刘默在巡功之暇登上湖横山休息。民众念其功绩,取名为“刘公谷”,并在巨岩上刻有“刘公谷”三字,山下有“刘公桥”,塘路也被称为“刘公塘”。南宋著名诗人王十朋曾写诗赞扬他“扬州别驾知名士,肝胆崔巍百炼钢”。

  他认为,“刘公塘”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再加上其他河段都遭到破坏,只有此处能看到部分遗址。如果清淤后能得到妥善保护,对乐清市民了解南宋时期的塘河文化将有所帮助。当地打算,等河道清淤完毕后,会以“刘公塘”为主题建设一个滨水公园。(王雄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去杭州享受天凉好个秋
八旬老翁创作绍兴版清明上河图
乐清发现南宋“刘公塘”遗址
茶艺高手仿两宋斗茶
地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苏州举行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旅游/长三角A24乐清发现南宋“刘公塘”遗址 2014-10-27 2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