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第十二届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简介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践行者
——第十二届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简介
张晓然
何洛先
马美菱
冯 乔
陆兰婷
丁 芳
  获奖名单

  长江系列

  张晓然 新民晚报社文化部主任

  何洛先 解放日报社经济部主任

  马美菱 文汇报社教卫部主任    

  冯乔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首席编导、记者

  陆兰婷 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首席记者

  丁芳   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采访部副主任

  韬奋系列

  李天扬 新民晚报社评论部主任

  缪克构 文汇报社副总编辑

  朱晓茜 上海广播电视台外语频道资讯部主任

  王海滨 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监制

  胡绳樑 劳动报社编委

  高渊   解放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     

  (以上均为报送评选时职务)

  张晓然

  张晓然现任新民晚报文化部主任。他1996年从部队专业作家转业,历经晚报多个岗位,实现了人生的精彩转身。

  新民晚报的办报宗旨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新民晚报的一名记者,心系民生,心忧民众,是张晓然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2001年新民晚报推出“夏令热线”,他策划抓民生热点集中报道,连续三天推出了“小区装潢垃圾”连续报道。这组报道直接促使了本市小区装潢垃圾分类收集箱的诞生。

  2004年,张晓然调任文化新闻部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新民晚报文化部这10年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批评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充满正能量的报道层出不穷:2006年,张晓然带领条线记者王剑虹深入采访,写出通讯《上海“白玉兰奖”冰清玉洁》;2010年上海世博会,身患绝症的牙买加乐手马尔什抱病坚持演出,记者写出了《身患绝症的牙买加乐手 世博舞台上尽享音乐人》;2011年寒假,上海市少儿图书馆向中小学生出借新书,无需任何凭证,结果有8成图书如期归还,记者写下了《小读者横穿大半个上海来还书》……获得第十三届全国长江韬奋奖的记者俞亮鑫就是他部门的资深记者。

  何洛先

  何洛先曾任解放日报经济部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现为解放报业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参与创办《每日经济新闻》,并任首任主编。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何洛先重大报道冲在前,在担任解放日报经济部主任期间,率领部门记者编辑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积极参与并出色完成报社的重大策划、重大选题、重大报道,在城市建设、政府改革、企业创新、街镇发展、民生关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写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组织开展的“迎战海葵台风”、“神九发射”、“产学研融合”、“城市与社会管理”、“老品牌创新”等多方面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由经济部负责的《经济走笔》关注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和热点,从百姓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该专栏也因此荣获上海新闻奖名专栏奖。经济部集体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和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

  2010年,何洛先担任解放日报上海世博会报道总策划,个人获全国世博先进人物称号。

  马美菱

  马美菱把新闻工作看作自己热爱的职业,满怀热情地对待每一次采访报道——踏上记者岗位30年以来,她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状态。她说:“记者可以通过采访及时发现问题,真正用手中的笔发出呼吁,为推动社会进步出力,这是作为记者的光荣。”

  从文汇报社会政法部记者到担任教卫部主任,马美菱始终在采访一线,直接参与或组织、协调了许多重要宣传报道任务,逐渐成长为成熟的业务骨干。她采访或策划编辑的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和上海新闻奖等。

  教育卫生,是文汇报长期以来积淀的一个特色报道领域。马美菱以专业的眼光来判断新闻,鼓励记者把着眼点放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用报道体现对民生的关注。并坚持记者应当深入调查,全面了解真正的社会现实,不能把身边的某一些个案放大成社会现象,使报纸对于医患矛盾、教育均衡、就业难、留学热等社会问题的关注,更为生动而理性。其中,关于“倾听青椒”的大讨论,以及大学毕业当蓝领、PISA2012引发的思考、聚焦王正敏院士造假案、聚焦高考改革等等报道,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冯乔

  冯乔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高级编辑,首席编导,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进上海电视台。三十多年来,冯乔一直在第一线从事采访工作,编摄了专题片和纪录片400多部,国内外获奖40多项。纪录片《沈漱舟的家》获第3届亚洲电视节未来奖。纪录片《城墙》蝉联第4届亚洲电视节未来奖。纪录片《琵琶情》获夏威夷电影节纪录片特别奖、加拿大班夫国际电视节落基奖。

  冯乔曾用一年时间,拍摄了纪录片《我的潭子湾小学》,以上海旧区改造为背景,记录了潭子湾小学千余名师生大迁徙的动人故事,获中国彩虹奖、上海新闻奖、上海广播电视奖、上海银鸽奖4项一等奖。冯乔善于提前发现典型,在《纪录片编辑室》栏目里,率先推出《徐虎网络目睹记》、《段将军二三事》、《刘京海与成功教育》三部片子,劳动模范徐虎、老红军段德彰、校长刘京海相继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重大典型。作品曾获中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金桥奖、中国广播电视奖等奖项。  

  陆兰婷

  陆兰婷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首席记者,以上海电台《听众热线》和东方电台《东方传呼》为阵地,从事舆论监督报道22年。

  22年来,秉持“百姓利益无小事,千方百计解民忧”的信念,陆兰婷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了大量急难愁问题。她在采访中有胆有识、敢于碰硬。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与贩卖枪支弹药的犯罪分子接头;暗访地下食品加工窝点、假烟窝点;暗访医院停尸间;单独与卖火车票的票贩子周旋,还多次一个人进入赌场采访。哪怕犯罪分子扬言要断她和家人的腿和手,也丝毫不能动摇她揭露社会丑恶的勇气。她始终坚持职业道德,维护新闻真实,她的报道“有理有节、与人为善”,把立足点放在有利于工作的改进、问题的解决、社会的稳定上。她采写了几千篇监督报道,没有一篇因事实有误而引起投诉纠纷。她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和上海新闻奖,其中《骗子的自白》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暗访黑车司机》、《国家真有7800万元的专项补贴吗?》获中国新闻三等奖。

  丁芳

  从普通记者,到采访部副主任,到交通频率总监,丁芳一直坚持奔波在新闻采访第一线,是位腿勤、手勤、脑勤的业务能手,参加过APEC会议、亚信峰会、世博会等多项重大新闻报道,近十年上海重大工程的现场都留有她的足迹。汶川大地震时,她是上海媒体中第一个发回报道的记者。她还独自深入艾滋村,走进非典时期的病房、禽流感时期的鸡舍鸭棚,直播三峡大坝合龙。

  丁芳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培养提升专业素养,时常能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章。在自身的勤奋努力和领导同事的帮助下,她六次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其中两次获得一等奖,有“获奖专业户”的美称。她热心公益事业,帮助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媒体人。丁芳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援建都江堰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称号。她把这一切归功于平淡中的日积月累,“做新闻其实不是单纯的百米冲刺,而是路途中每一步的坚定有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海归心声/陆家嘴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公司探营/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践行者
新民晚报“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A10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践行者 2014-11-07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