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本版列表新闻
市运会首设冬奥项目62支冰壶队参赛——~~~
市运会首设冬奥项目62支冰壶队参赛——~~~
市运会首设冬奥项目62支冰壶队参赛——~~~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运会首设冬奥项目62支冰壶队参赛——
北冰南展青少年唱主角
厉苒苒
■ 冰壶比赛学生们踊跃参赛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摄
■ 选手展露优美的冰上舞姿 图 TP
  今晚,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即将在东方体育中心拉开战幕,一个月后,一年一度的短道速滑世界杯也将战火重燃,而在明年三月,花滑世锦赛也将首次来到上海……与频繁赛事相对应的,是上海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同样热火朝天——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上海市运会中,冬奥项目首次设项,从报名到比赛,赛场火爆景象让人惊喜。

  从高大上的世界顶级赛事到青少年唱主角的市运会,既满足上海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文化需求,又符合北冰南展的国家战略。让青少年唱主角,这座城市的冰上天地有现在,更有未来。

  担忧变成惊喜

  前有全运会,后有奥运会,在“夹缝”中生存的市运会,被赋予了不一般的意义。花样滑冰、冰壶正式立项,本届市运会上,冬奥项目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回忆起立项两年来的变化,上海市滑冰协会副秘书长陈铫很是感慨,本届市运会设项时,青少年组坚持以奥运、全运项目为布局原则,所以首次增加冬奥项目,“项目是设了,但是到底会有多少青少年运动员能来参加,谁心里都没底。”要知道,在除东北三省以外所有省级运动会中,都从未设有冬季项目。甚至就连北京,冬季项目都无缘进入市运会。而在两年前的上海,民间玩冰还未成风尚,更别说将在全国范围都“曲高和寡”的冰壶运动正式立项了。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担忧变成了惊喜——花样滑冰和冰壶两个比赛项目的报名异常火爆,尤其冰壶项目,62支参赛队报名让组委会吓了一跳,“这样的报名规模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冰壶比赛中都是少见的。”

  在陈铫看来,这样逆转的心路历程恰是近几年,冰上运动扎根上海,在沪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写照。他坦言,这一切正如国际滑冰联盟副主席扬·迪克在沪考察时所感慨的:“上海的冰上运动大有可为。”

  家长好似专家

  赛场上,孩子们的欢笑声划破一室清冷。不似其他赛场上的剑拔弩张,在市运会冰壶比赛中,比赛队之间充满良好的沟通互动,走下赛场,他们甚至还会互相讨论之前比赛中的种种。事实上,除了参赛队伍多,本次市运会冰壶比赛还创了不少先例。

  市运会青少年组冰壶赛裁判长史春燕告诉记者,在冰壶比赛中首次设立混双比赛,这在中国青少年级别的冰壶比赛中,属于先例。混双项目是冰壶世锦赛的正式比赛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入奥。”而在首次举行的市运会冰壶比赛中设立混双比赛,这对于未来与国际比赛的“无缝衔接”有着极大好处。“从青少年选手中寻觅金童玉女的黄金搭档,有针对性的训练能让他们更快融入未来更高水平的比赛中去。”

  学生家长们也对冰雪运动展示了极大热情。史春燕告诉记者,初中组比赛时,观赛区里挤满了前来观赛加油的学生家长。从投壶到卡位,将冰壶技术说得头头是道,几乎每位家长都好似专家。“从电视转播以及网络上了解关于冰壶的各种信息,家长们的热情格外高涨。在家长眼中,这种既能开发孩子智力,又充满趣味能锻炼身心的运动格外适合上海小囡。”

  超出预期的火爆让人看到了上海冬季项目的美好前景,而对于上海滑冰协会而言,四年一次的市运会更是寻觅良才的最好机会。陈铫告诉记者,目前本市已有4名青少年冰壶选手和1名花滑青少年选手被国青队相中,参加集训。而上海市也正计划在花样滑冰和冰壶项目中组建上海市级别的青少年专业队。

  场地供不应求

  在上海,专业冰壶场只有松江大学生体育中心冰壶馆这一块。冰场使用日程每天都被写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开放,却依然无法满足所有学校的训练需要。场地,成为青少年冰壶运动发展的一大问题。

  据陈铫透露,为了进一步普及冰壶运动,提高参与这项运动的基础人群,在进一步完善松江大学生体育中心冰壶馆的基础上,目前已经有了在市区内再设两个点的设想。在建设新的冰壶道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当地学校合作,依然是以体教结合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冰壶的训练活动中。同时,在满足梯队训练的前提下,也考虑将适当向社会开放场馆,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亲身体验“擦地板”的乐趣。“如果上海有三个能够提供冰壶训练的点,那就可以基本满足目前训练和普及的需要。”

  硬件,尚易改善,软件却丝毫马虎不得。体教结合,依托学校培养冰壶人才,从中学到大学之间的输送通道,如今却存在一定的脱节断层。由于冰壶项目并不属于传统的体育竞技加分项目,在高考招生时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倾斜,一方面是高校队伍每年都需要从零开始招收人才,而另一方面,中学培养数年的冰壶青少年人才却无法进入以冰壶为特色的高校。如何打造人才通道,更好延长青少年冬季人才的运动寿命,成为市运会之后需关注的问题。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海归心声/陆家嘴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公司探营/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北冰南展青少年唱主角
从市运会开始“钢铁人生”
一片冰心在玉壶
新民晚报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A23北冰南展青少年唱主角 2014-11-07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