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大阅兵(上)
华强
  ◆ 华强

  阅兵是检阅武装力量的一种仪式,其作用一是展示国威,以威胁敌人;二是鼓舞军队和人民士气。我国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18世纪西方国家渐渐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阅兵仪式并作为国家典礼,多数国家在逢五逢十国庆时举行阅兵。在和平年代,阅兵被赋予新的内容,即对来访的国家元首表示欢迎和尊敬。在世界历史上,苏联是举行阅兵仪式最多的国家。

  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在74年间举行阅兵190多次,平均每年2.5次。1918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周年,苏维埃俄国在莫斯科霍登举行第一次阅兵式,列宁检阅了红军部队。1923年5月1日,为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苏联第一次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此后苏联的阅兵式一般在红场举行。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式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是1941年11月7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红场大阅兵。 

  1941年5月1日,苏联在红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式,这是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前最后一次阅兵。当时德国还没有与苏联撕开脸皮,德国外交官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一起接受了莫斯科的邀请,在观礼台上检阅了阅兵式。 

  6月22日,纳粹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集中了优势兵力在1800多公里的战线上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联措手不及,损失惨重。苏联红军98个师中,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的官兵和武器装备损失过半。3个月后,纳粹德国将战场直接推到莫斯科城下。德军机械化部队距莫斯科最近的距离只有25公里,不超过20分钟就能够到达,德军军官凭高倍望远镜甚至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塔尖。 

  希特勒制定“台风”计划,集中了70多个师18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与迫击炮,1700辆坦克和1390架飞机,吹嘘10天占领莫斯科,在莫斯科度过寒冷的冬天。9月30日,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了。 

  苏联红军当时只有120万人,飞机只有900多架,大炮和坦克也不多,与德军兵力悬殊。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莫斯科人民在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和169个巷战小组。莫斯科被德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粮食发生了巨大困难。莫斯科城里的军民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二三两面包。就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45万莫斯科男女老少齐上阵,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300多万立方米的防御工事,可谓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 

  再有一个多月是俄国十月革命24周年,苏联几乎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但是,今年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莫斯科人民个个绷紧了神经,无论军队和百姓,没有人想过阅兵的事情。 

  敌军压境之际,莫斯科市内重要党政部门包括总参谋部的主要工作人员及外国大使馆已经撤到外地,列宁遗体搬出红场,准备迁往古比雪夫,各机关都在烧毁文件,做好最坏的打算。 

  要不要在红场举行阅兵式? 

  1941年10月28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有政治局委员和国防委员会成员,会议讨论十月革命纪念日要不要阅兵的问题。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将军和空军司令日加列夫将军奉命来到苏联最高统帅部,他们见到斯大林的身后坐着最高统帅部的成员。斯大林直截了当地问:“还有10天就是十月革命纪念日了,我们要不要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式?”阿尔捷米耶夫和日加列夫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朝不保夕,没有人想到这个时候要阅兵。阿尔捷米耶夫迟疑地说:“这个时候阅兵合适吗?”斯大林说:“合适。这时候举行阅兵式对莫斯科人民,对全军和全国人民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斯大林不容分说,以钢铁般的意志做出了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的决定。纪念活动由三块组成,一是音乐会,二是纪念大会,三是阅兵。斯大林说:“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将不会中止阅兵!”斯大林要求阅兵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筹备。 

  11月1日,斯大林召见苏军大将朱可夫,讨论阅兵的安全问题。朱可夫说:“纳粹上个月的作战遭到严重损失,现在正在进行补充。但是如果我们阅兵,纳粹必定会破坏,对红军威胁最大的是空中。”斯大林点点头。为了预防希特勒空袭,斯大林下令调动高炮部队和空军2个师保卫莫斯科。朱可夫向斯大林保证:“我们决不让一架纳粹德国轰炸机飞到红场的上空!”为了保障红场阅兵式顺利进行,朱可夫下令11月6日和7日连续两天对莫斯科周边的德军实施猛烈的炮火打击。 

  阅兵前一天中午即11月6日,德军企图破坏莫斯科的节日气氛,派遣轰炸机对莫斯科实施空袭,结果受到苏联空军和高炮部队的猛烈打击,34架飞机被击落。就在这一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在莫斯科地铁马雅可夫斯基车站站台上隆重举行。站台上设置了临时主席台,主席台的后面是已经停运的地铁列车,会场上一排排扶手椅排列整齐。斯大林在会上作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的报告。斯大林指出,德军后备快要枯竭,苏联后备才刚刚充分扩充起来,德国比苏联大为削弱。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实行的闪电战已经彻底破产,德国帝国主义及其军队必然灭亡。在报告结束时,他挥舞着铁拳高呼:“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与会代表慷慨激昂地同声高呼,嘹亮的口号声在地铁车站里回荡。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为了防止空袭,红场进行了伪装,穿上了“迷彩服”。斯大林指示,在阅兵这一天,所有伪装包括列宁墓均要恢复原貌。 

  6日23点,参加受阅部队的指挥员才得到命令。他们被告知,莫斯科人民想看看开往前线的部队。7日早晨5点,莫斯科群众代表接到观看阅兵的邀请。 

  11月6日夜间,天空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鹅毛大雪。7日清晨,雪越下越大,把莫斯科染成银装素裹的世界。白雪落在受阅官兵的帽子和大衣上,落在大炮、坦克和装甲车上,让阅兵式平添了一分庄严肃穆的气氛。大雪对于阅兵是不利的,但斯大林和朱可夫却十分高兴。这样的天气,希特勒即使想空袭也没有门。

  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红场很大,检阅台也很高大,其实都是镜头仰拍造成的效果。红场不大,大约是天安门广场的四分之一。列宁墓在莫斯科红场西侧,紧贴着克里姆林宫的外墙,高约五六米,由红黑两色花岗石建成,上面写着“列宁”两个字。列宁墓的顶部是检阅平台,早期苏联领导人在这里检阅武装部队。后来阅兵时在列宁墓前方搭建临时检阅台,阅兵结束后拆除。列宁墓的两侧是灰色大理石砌成的观礼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海归心声/陆家嘴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公司探营/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大阅兵(上)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A29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红场大阅兵(上) 2014-11-07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