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居民区法律顾问
早在2009年初,闸北区司法局就开始积极推进律师服务社区“双结对”工作,组织9家律师事务所与全区八街一镇,分别签订了“双结对”协议,明确每家律所对应服务一个街镇,所内律师对应服务该街镇辖区内所有居民区。
“今年,我们又将这项工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居民区配备法律顾问’工作,并在临汾路街道先行试点。”凌淑蓉说,区司法局与临汾路街道合作,由司法局在全区1000多名律师中选取精通相关法律的20名优秀律师,分别与临汾路街道20个居民区签订协议,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法律服务。居民区法律顾问每周定时到居民区提供法律服务,法律顾问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协助、指导基层工作人员依法开展社区治理,提高法治能力,主要对象为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二是参与居民自治的过程,规范管理、服务管理,当前主要以“三会一代理”(即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和群众事务代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和对象;三是开展法律咨询,以基层社会治理为主,以民商事纠纷为辅;四是普法宣传与教育。法律顾问的职责与其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全部在居委会上墙公示,方便居民随时寻求法律服务。
凌淑蓉认为,配备居民区法律顾问,有利于律师近距离为居民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确保居民用法的便捷性。“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区全面推广这一做法。”
为百姓维权保驾护航
据凌淑蓉局长介绍,目前闸北区共有律所88家,律师1067名。司法局积极倡导全区律师深入社区,通过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律顾问等各种形式,为百姓提供贴身可靠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律师到结对社区服务达400余人次;律师行业组织开展大型义务法律咨询活动3次,30余名律师参加了活动,解答咨询逾300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800余份。全区律师积极参与“党员律师为民服务月”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活动,并在律所设立专岗、专线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群众满意度高达98.23%。
“前不久,新民晚报《新民法谭》周刊携手上海市申房律师事务所,在彭浦新村街道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活动,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接地气,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凌淑蓉说,咨询的内容涵盖了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继承、析产、动拆迁分割、公有住房购买、九四方案、再婚和离婚的财产分割、二手房买卖、以房养老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众多法律问题,律师们都当场给予了解答。
家门口享用法律大餐
“我们开设的社区法律大讲堂也为居民了解、增长法律知识,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凌淑蓉说,这些法律讲座聚焦社会法治热点、百姓关注焦点、法律关系难点,让社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新的“法律大餐”。
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选派20多名律师参与社区家园工作,发挥律师专业能力,与街道所属13个居委会结对。每月组织一次街道层面法律大讲堂讲座,每星期到各居委会上门进行坐堂法律咨询。协助化解一些复杂的信访矛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参与政府依法治理工作咨询,提供法律意见。并为带教社区年轻工作人员,提高法制水平。
光明律师事务所选派优秀律师参加法律讲座,为选题解答作了认真准备,深得居民好评。戴忠信律师执业前是一位副主任医师,在他所做的《老年人权益保护》讲座中,针对一些推销、宣传保健品欺诈事项,他运用医学专业知识,评判医用价值和国家医药标准,揭露一些虚假广告危害性,居民听了感到入情入理,分析深刻透彻。每星期戴律师到居委咨询时,主动向居民问寒问暖,居民也会将日常遇上的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与他交流,向他请教。雷荧律师在举办讲座后,姚绍英阿姨找了雷律师,诉说菜场滑倒造成左肩关节运动性障碍,与菜场交涉10个月未果,很是气愤。雷律师经分析认为,菜场地板未使用防滑吸水地板,责任很明显,阿姨心理期望与估计最多赔偿4万元。雷律师参考道路交通事故10级标准,提出8万元的诉讼,获法院支持。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