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全国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本报记者俞亮鑫采写新闻近2万篇~~~
全国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本报记者俞亮鑫采写新闻近2万篇~~~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本报记者俞亮鑫采写新闻近2万篇
为一句承诺 34年奔波一线采访
张艺
■ 俞亮鑫工作照 资料照片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仍在浪尖上。”这句诙谐幽默、朗朗上口的话,是今年第十三届全国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本报首席记者俞亮鑫自己所创的座右铭。这也是上海新闻工作者时隔16年再次荣获全国长江韬奋奖。

  30余年的记者生涯中,日夜奔忙在采访第一线时,这句座右铭时刻提醒着俞亮鑫,要坚持核心价值观下自己独特的正确判断。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网络时代,俞亮鑫借此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发现了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坚守第一线

  1980年,俞亮鑫进入筹备复刊的新民晚报,在一线记者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在此期间,他放弃了副处待遇,放弃了转岗当编辑,放弃了电视台给他的“当官”机会,对新闻采访始终情缘难舍。

  俞亮鑫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民晚报前后两任总编辑束纫秋和丁法章多次找他谈心,希望他当名记者,多些好稿,不要离开一线去当官,他答应了。这个承诺一守就守了30年。当年和他一起采访的记者,乃至一些比他年轻的后辈纷纷当了领导,对此,俞亮鑫并不在意,他说:“我喜欢当记者,不爱坐办公室,这样能见到、记录许多有意义的人和事。”

  在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俞亮鑫共写下近2万篇报道达1600万字。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新格局,他没有退缩,依然保持旺盛热情,平均每年发表作品800篇,20多次获得上海市以上新闻奖。其中,一篇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在全国晚报新闻大赛中,获一篇特等奖、一篇特稿奖和4篇一等奖;在上海市新闻奖中,他4次获一等奖。他还获得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上海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范长江新闻奖、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

  坚持扬正气

  弘扬正气、鞭挞丑恶,坚守记者的社会责任,这是俞亮鑫的职业追求。他有10余篇报道受到了中宣部阅评表扬,有3篇获得了领导同志的批示。

  2008年10月,中国著名导演谢晋不幸病逝,竟被“大嘴”宋祖德诬陷为“死于一夜风流”。俞亮鑫在长年采访中深知谢导人品,认为此谣言如不及时澄清,将对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严重冲击。他先后采访上海市文联、市影协和上影集团,写下报道《岂容“脏水”泼向人民艺术家》。在中国影协等声援下,经法律诉讼,宋祖德最终受到法律惩罚。事后,年过八旬的谢晋夫人徐大雯拖着病体亲临报社,给俞亮鑫送来锦旗,上书:“晚报铁肩担道义,记者挥毫扬正气。”

  2010年初夏,因恶拼收视,全国荧屏相亲节目曾出现低俗之风。为此,俞亮鑫连写12篇批评报道,头版头条刊登的《来找配偶还是来找金钱?》一文,对一些“拜金男女”相亲时散布的种种错误言行提出尖锐批评。这组报道对随后广电总局严控相亲节目扎堆、严厉打击“三俗”现象产生了重大影响。

  追寻好新闻

  面对新媒体崛起和年轻记者竞争,俞亮鑫也有过迷茫。但他认识到,文化积累、理性思考、社会人脉、采访经验等都是老记者的优势,只有“内容为王、受众为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追寻好新闻,俞亮鑫兢兢业业,全心投入。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深入灾区采访并多次捐款。庆贺香港回归,他冒着大雨奔走浦江两岸忙于采写,浑身湿得像从河中捞起一般,以至病倒。上海举办世博会时,数场重大晚会他通宵达旦地写,累得嗓子沙哑、血压升高……有人劝他,年过半百,要悠着点,他却答道:“只要遇上好新闻,我就会兴奋,就有动力,就有成就感!” 

  本报记者 张艺

  【长江韬奋奖】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上海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常设的上海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目前均为每两年评选一次。

  长江韬奋奖以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开拓者和领导人、杰出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和伟大爱国民主战士、杰出政治活动家、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命名。开展长江韬奋奖评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范长江、邹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表彰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发挥优秀新闻工作者示范作用,促进新闻媒体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推动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引导、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长江韬奋奖设立2个评选系列,长江系列表彰以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新闻类节目播音、主持为主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韬奋系列表彰以从事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校对、新闻类节目制片为主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长江韬奋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上海新闻界共有10名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获全国“长江韬奋奖”,153名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获“上海长江韬奋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海归心声/陆家嘴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公司探营/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为一句承诺 34年奔波一线采访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记者节”特别报道A09为一句承诺 34年奔波一线采访 2014-11-07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