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邀请上海艺术家举办睡莲展~~~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邀请上海艺术家举办睡莲展
向莫奈致敬
林明杰
■ 陈家泠 梦莲
■ 张桂铭 荷莲
■ 石奇人 秋浓
■ 王劼音 睡莲
■ 邱瑞敏 古猗睡莲之一
■ 徐文华 G弦上的咏叹调
■ 杨正新 睡莲鸳鸯
  ◆ 林明杰

  人类艺术史上不乏这样的作品,它的诞生意味着人类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人类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变了,而且这些作品的命运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莫奈的睡莲便是这样的作品。

  100多年前,莫奈在巴黎郊外的吉维尼开始了他的睡莲池塘系列作品创作。这些作品在饱受赞誉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许多的困惑和质疑,因为莫奈越来越摆脱人类绘画对现实物体的自然描绘,而更多地倾注心灵的色彩。有人认为“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直至莫奈去世后20多年,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西方兴起,人们回望莫奈的睡莲,恍然大悟,实际上这些作品已离开了印象派对自然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走向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自由的、主观的表现领域。画家在表现池塘时,将自己的意愿驾于自然之上,这无疑在艺术史上的突破性进展。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特立独行的艺术历程,往往必须面对各种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误解和寂寞。而当世人给予他足够敬意的时候,往往他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是,有意义的是,当人们能够理解他们过去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或者能够包容他们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也意味着艺术润物无声地开启了人类包容的胸怀和理解的智慧。这也是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所在。

  莫奈开始创作睡莲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恰好也是海派绘画开创的时候。海派无派,那是因为它对各种不同艺术观念和流派的巨大包容。在海派绘画的阵营中,几乎囊括古今中外各种艺术观念的艺术探索。这种包容性,在推动具有悠久古代文明的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的历程中,是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的。它有利于自由地探索创造,又不至于过于偏颇而丢失自己文化的根源。

  2014年,一个莫奈作品展在上海举办,让人们见到了一些少见的莫奈晚年以睡莲为题的随性之作。恰巧,本报与古典园林古猗园在今年夏天合办了2014上海国际睡莲荷花展,这催生了我们这个想法,邀约上海的一些著名画家也以睡莲为名,各自抒发艺术畅想,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举办一个展览,表达我们对莫奈的敬意,对特立独行的艺术精神的敬意。他们有:陈家泠、张桂铭、徐文华、王劼音、杨正新、邱瑞敏、石奇人、钟鸣、夏予冰、许明耀、陈逸鸣、黄阿忠、马小涓、王向明、应小杰、肖谷、何曦、李磊、陈睿韬。这些艺术家年龄参差、画种不同、画风各异。新中国之后或者改革开放之后,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转型期,他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推动者。这次展览,我们只有一个要求,用与莫奈不同的方式来画睡莲,以表达我们对莫奈的敬意。

  新民晚报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艺术活动,旨在营造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艺术平台,让这座城市的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是我们对艺术表达的真诚敬意。(本次展览11月22日-26日于铜仁路92号敬华艺术空间举办,另有部分作品下周本版刊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向莫奈致敬
新民晚报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B06向莫奈致敬 2014-11-15 2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