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目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业救援 为生命保驾护航
张龙 江跃中 刘天
特种救援队员在模拟地震灾区训练打桩机救援
只有训练有素,才能在地震灾区救援时确保不伤及被救人
凌空迅速攀爬绳索,是救援队员的基本功
用生命探测仪寻找生命,队员们不放过每一寸废墟
在狭小空间中救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生化训练,对身处繁华大城市的救援队员来说意义重大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刘天 文

  强震来袭,高楼损毁,道路开裂……废墟中,一抹抹橙色划过,他们,职业救援者,搜索生命、救援伤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上海武警特种救援队成立于2011年11月30日,是根据总部命令,由上海市政府和武警上海总队联合组建的一支应急救援力量。

  在本月武警上海总队九支队组织的一次救援演练中,上海武警特种救援队不到2小时,就成功救出幸存者20余人。

  “东海海域发生里氏7.4级地震,上海部分地区供电、供水、通信中断。上级命令:上海武警特种救援队立即出动展开救援……”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60余名身着橙黄色救援服的救援队员携带侦检、防化、搜索等救援器材,迅速集结,向“地震重灾区”开进。 

  行动迅速

  经过30多分钟的破障行进,救援队终于到达指定救援点。救援队员首先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漏电检测仪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对现场展开侦检。而后,派出3个搜索小组,对“事发地域”展开“地毯式”搜索。

  “搜索1组报告,1号区域发现10处生命迹象,并已做好标记。”“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救援组立即展开营救行动,医疗救护组随队行动……”指挥中心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发现“幸存者”的消息,不到20分钟救援队就发现了30余处生命迹象。

  训练有素

  只见3号区域一损坏变形的汽车内,一名“幸存者”被倒塌的建筑物压在车厢内,血流不止。救援队员立即采用液压顶撑装备将压在汽车上的建筑材料缓缓挪开,又用大功率切割机将受损变形的汽车钢板切开,成功救出幸存者。医疗救护组进行包扎处理后,立刻将受伤人员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随后的演练中,救援队员又在一栋居民楼中发现了3名重伤幸存者。根据现场状况,救援队决定分别采取拉梯水平式救援、斜向救援和吊车高空救援的方式展开营救。20分钟后,随着最后一名幸存者被吊车安全救出,整场演练宣告圆满结束。 

  考核全优

  上海武警特种救援队,主要担负上海市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建(构)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以及国家、军队和上海市政府赋予的其他抢险救援任务。

  成立3年来,救援队先后10次参加军地组织的综合救援演练,6次接受国家地震局、武警总部和上海市地震局组织的考核验收,取得全优成绩,已成为上海市应急救援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支中坚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职业救援 为生命保驾护航
新民晚报目击B16职业救援 为生命保驾护航 2014-11-15 2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