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表示,中缅“胞波”情谊深厚,中方坚定支持缅甸继续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缅方一道,坚持以中缅友好大局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为重,全面提升中缅战略合作水平,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赵干城表示,中缅关系总结为“胞波”一词,用以描绘双边关系的协调合作氛围。“胞波”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缅甸人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近年来,缅甸国内政治进程发展迅速,长期执政的军政府被文官政府取代,以昂山素季为代表的反对党人士也重返政坛。这个进程目前尚未结束,围绕明年总统大选,各派势力仍需达成共识。关于缅甸国内政治进程对未来中缅关系的影响,西方媒体出现诸多猜测。赵干城认为,这些进程是缅甸内政,中国对有利于缅稳定与发展的政治进程当然支持。昂山素季本人也说,与中国合作符合缅甸的根本利益。
赵干城认为,由于西方的制裁,缅甸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国内政局动荡,中缅间有些已达成协议的工程项目出现变化,如水电工程停工、铜矿地区闹事、中缅铁路协议终止等,但中缅经贸合作在两国高层的推动下仍将继续发展。李克强提出,要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缅甸是中国周边合作战略的重要对象,为推动两国“胞波”关系提供新的动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将东南亚和南亚的两大洋地区贯通,缅甸无论是陆路还是海上,都居于战略地位。
赵干城表示,李克强此访带去了中国对中缅关系发展的殷切期望。无论是昂山素季即将对中国的访问,还是中缅未来合作,相信都能排除干扰,因为推动中缅“胞波”关系的动力是共同利益。 本报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