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否定之否定
邵 宁
  邵 宁

  “三十多年前生活困难的吃野菜和玉米面;如今是有钱的人吃野菜、吃玉米面。三十多年前没钱的人上下班走路;如今是有钱人在跑步机上走路锻炼。三十多年前有钱人穿涤纶,生活困难的穿棉布衣;现在是有钱人穿纯棉衣,困难的人穿化纤。三十多年前国家号召‘垦荒种田’;如今必须‘退耕还林’。三十多年前,很多人家把儿子叫‘狗子’、‘狗剩’、‘狗蛋’;现在很多人家把狗叫‘儿子’、‘宝贝’……”

  这是近来在网上被频频转发的一个帖子,共有40多条,这里只摘录了几条。这样的对比,让人莞尔一笑,也发人深思。是的,过去不一定是落后的代名词,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却不一定都是有益的。又比如,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的时候,家人倒是经常在一起聊天,而现在,恋人见面时也是一人一部手机,人在一起,心却远离。还有呢,以前大部分废品都送去回收,而后来所有不要的东西都往垃圾桶里扔,这几年为了环保又提倡起了垃圾分类。以上种种,都是“否定之否定”。

  昨天东方早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荷兰:可持续的自行车》,说自行车已成为荷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人每天骑车去上班。荷兰首相吕特去非洲某国出访,早上骑着自行车就出门了,连保镖都没带。自行车道路系统、停放场所的规划设计,荷兰做得超过了被誉为“自行车之城”的丹麦哥本哈根。

  想当年,中国才是世界著名的“自行车王国”。而当时在发达国家,马路上跑的都是汽车,老外也有自行车,但是用来锻炼身体的,不算日常交通工具。能够开上汽车,是当年很多中国人的一个梦想,也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今天,许多中国人实现了梦想,四个轮子取代了两个轮子,即便有人骑车,也大多换成了电动车。城市里马路越建越宽,却没了自行车的一席之地。

  孰料,今天在欧洲不少国家,自行车居然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既零排放,有利于环保,又能锻炼身体。在丹麦、荷兰、法国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政府在许多城市辟出了专门的自行车道。

  落后与先进,老土与时尚,就在“否定与否定”中转换。要实现这种“否定之否定”,有时需要创新的胆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健体/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3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上海新城区
   第A39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普达人/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专 版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这是什么“做派”?
否定之否定
沉默的杜丘
用法治规范红头文件
反腐畅想
“莫言经济”莫言文化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否定之否定 2014-11-19 2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