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艺术节是京剧界的一件盛事,自1995年首届京剧艺术节在天津举办以来,每届都会进行评奖。在首届京剧节上,上海京剧院的《曹操与杨修》获得了唯一的一个金奖,之后又有《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三出大戏相继获得京剧节的金奖榜首。不过京剧节的评奖近年来也有“泛滥”之势,从首届仅一个金奖,第二届“双金奖”一直到近几年一届京剧节可以评出十多个“一等奖”甚至干脆连“三等奖”都不设,虽然“皆大欢喜”,但奖的含金量却已明显下降。作为历届京剧节的大赢家,上海京剧院对今年不再评奖表示理解和赞同,单跃进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清醒一下是有帮助的。艺术的发展评奖只是一种手段,院团还是得回归市场、回归观众、回归到艺术本身。”
《春秋二胥》讲述的是伍子胥与申包胥这一对昔日生死好友在伍子胥借兵报仇、兵临楚都郢城时发生的冲突。不少专家认为,这个戏延续了上海京剧院在新编历史题材创作中的风格,是一部具有理性精神和文化思考的戏。中国导演学会名誉会长黄在敏认为,这部戏的主题、立意是“反传统”的,通过进一步打造,有希望成为有别于上海京剧院其它几部成功之作的新亮点。
同时专家们也对《春秋二胥》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甚至连一句唱词中某个字的用法、台上宫女彩鞋的颜色是否合适都不“放过”。对于剧中主要演员,专家们颇多赞誉,但同时也对唱腔的设计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与以往的一些专家座谈会一片客客气气的赞美声不同,此次的“剧目评论会”上专家们大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挑刺儿”上,让剧组可以听到专家们的真实声音,颇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