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民用飞机制造业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王文斌说,未来客机不仅容量更大,耗能更少,还会变得更具科幻感,酷似蝙蝠的翼身一体飞机可能将成为未来客机的代表。
ARJ21-700下月交付
在过去12年中,ARJ21-700完成了颤振、失速、大侧风、高原高寒、高温高湿等诸多严苛的飞行试验,以确保航空安全。王文斌说,光不久前进行的自然结冰一项测试,就飞了3万多公里。据透露,ARJ21预计今年年底取得国内的适航证,首架飞机将交付成都航空公司,后者会再进行约150个小时的适应性飞行,确认安全后,才投入商业运营。
国产大飞机C919也现雏形:目前已交付前机身、中机身、中央翼,并开始结构总装,力争在2015年年底实现首飞。王文斌说,C919是我国继“运十”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
中国航空起步不晚
王文斌说,其实,中国人探索天空奥秘由来已久,起步并不晚。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大厅中展示的“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就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新中国第一架自行制造的飞机“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1954年就试飞上天了。我国第一架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1980年首飞,还曾七次飞越喜马拉雅山运送救灾物资和人员抵达西藏。
有读者担心我国没有太丰富的民用飞机量产经验,王文斌对此表示,无论是ARJ21-700还是C919,未来大批量生产在制造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工艺和效率上还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已经掌握了现金的测量、制造技术和设备。”
未来飞机酷似蝙蝠
据预计,未来20年,全球100座以上的干线民机需求量会达到2.7万多架,20座到149座的支线民机需求量也将超过1.28万架。王文斌预测,随着人们对空中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的飞机耗能、排放和噪声更低,载客量更大,起降概念也可能不同于现在。届时,飞机的结构和推进方式将发生革新,可能实现形似蝙蝠的翼身融合布局,以及新的涡轮电力分布式推进系统。据介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着手未来先进民机的发展,并将其分为N+1、N+2、N+3三个阶段,分别计划于2015年、2020-2025年间、2030-2035年间投入使用。其中,翼身融合的革新结构有望在N+2阶段实现。
本报记者 马丹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