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商业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中国式的工业设计发展在追逐世界先进设计理念的步伐过程中,还在不断补课;
借助众包、众筹等,新的商业模式实现设计价值飞速提升;
设计师将来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新技术、新思维、新思想、新的管理方案在一个产品中进行解决;
设计是传统产业链中的一环,还是设计已开始主导产业链?
11月26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上海设计发展论坛”上,来自设计界与管理界不同领域的四位大咖共同探讨“商业模式与设计新思维”这样一个主题,探讨背后的逻辑关系、设计师的价值与作用等话题。本次论坛实况也将在12月的《第一财经经济论坛》上进行播出。
设计师领导工程师的时代已经到来
雷海波:视觉中国创始人及战略顾问、太火鸟创始人
我们正面临的一个变革,互联网无处不在,现在有一个很热的名词叫IOT,就是物联网,就是物联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发现两个很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一个是众包,一个是众筹。美国Quirky是一个众包创意平台,只要提交创意,其他用户就会帮你把创意进一步完善,每周平台回选三款产品投入生产并进行市场销售,目前这个平台在D轮融资获得7900万美金,通用电气参股3000万美金,为什么通用公司要参股?因为通用电气作为百年的“爱迪生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后了,他们希望通过众包,把积累多年的专利,借住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方式,创造符合这个时代的商品,智能制造时代的商品。
那么,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出路到底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设计创业,只有创业,我指的不是开一个设计公司,只有科技和艺术结合才是中国设计公司,特别是工业设计公司最终的出路。事实上,今天“技术”并不具备过多的核心技术,很多人说小米是一家硬件组装公司,事实上小米的屏幕、芯片、CPU全不是它的,它确实是一家硬件组装公司,但是依靠创新设计让大众认可它。而技术驱动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只有百度,其他都是属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阿里巴巴、腾讯都是,但是我们发现在硅谷有一些新的设计创新的公司,它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有很好的商业模式,但是它更多强调的是设计创新,就是在一个产品后面加入一个情感因素,这个产品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用户情感,比如说极客,冒险,比如说独立、安全、信心、感性,各种粉也是一种情感;第二个是美学,它一定要好看,工业设计师出来的产品,好看首当其冲,接下来是个性;第三,是不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出现了;第四就是社会责任,希望绿色、环保、节能,只有这四个成立,这个才是真正的优秀公司。最近红火的特斯拉就是这样的公司,新能源车的核心是锂电池,但是特斯拉根本不研究锂电池,装配的只是普通1865电池,但是他们在设计与技术上做了三个电池集群,通过专业的供电系统设计,造出了一个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产品。
在中国,哪怕在世界,一定是设计师领导工程师的时代,最近来自美国一线的风险投资机构和我说:在美国如果要投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的话,这个团队若没有设计师,我们看都不看。我还做过另外一个分析,发现有市值超过10亿美金的公司,都有设计师作为依托进行创造的,小米的8个联合创始人里面有两个是工业设计师,而阿里巴巴的18罗汉中有两个设计师,马云在做黄页的时候说好看的中国黄页容易卖钱。
设计的本质是让人和物、环境变得更友善与合理
杨明洁YANG DESIGN及YDC创始人
今天名片不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了,扫二维码是最为流行的沟通方法,我在用微信之后就在琢磨,我们见面的时候怎么样快速让对方获得我的微信,或者我获得对方的微信。我算了一下,如果我们打开手机,点进去,找到扫一扫,或者找到二维码,我们起码要手指滑动四五遍。于是,我就在我的手机屏保里设了我的二维码,我只需按一下开关,就能递给别人进行微信扫描,对于我而言什么都没做。这就是设计,从产品设计来讲我们研究的是用户体验,怎么样让用户更加快速高效地去解决一个问题?
设计到底要干吗?我觉得不管是手工艺时代的设计还是工业革命4.0时代的设计,设计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它要解决人和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友善与合理,这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其中人和物始终会是一个变量,尤其是一个族群的人,他的审美,他的生活方式始终在变,另外一面就是物的一面,材料、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会影响到这个设计趋势的改变。
为什么设计会介入到经济,为什么会介入到商业,为什么中国到现在才开始重视设计?中国在工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3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才刚刚出现,而欧洲有很多百年企业,这些百年企业也曾经历过从不重视到重视设计的过程。
二战以后的欧洲的资源特别的匮乏,当时只要有一家人生产一个锅,比如说德国生产一个锅,都会被疯抢,不管设计得好与不好,但是接下来出现了十个生产锅具的厂家,市场趋于饱和,这十个厂家之间要竞争,需要做更好的产品,更漂亮的,更实用的,品质更高,所以设计师变成一种职业开始介入。当这个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设计的价值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竞争就由一个产品进入到一个产品体系,再一步进入到一个品牌体系。对于设计而言,对于一个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采取的设计策略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我也会反过来对比,我们看到很多的设计经典案例都是在讲西方企业是怎么发展的,却没有中国企业。这没有可比性,很多的企业说我们要做这个行业的苹果,这句话说得毫无道理,你没有它这样的背景,怎么去做这样的事情。
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逻辑正在改变
蒋青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
商业逻辑,不是商业模式,因为商业模式有典型的定义,商业逻辑只是我的一个感悟,我个人觉得所谓的商业逻辑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一套东西,你生产者要做的事情,要满足消费者需要,到底怎么做,如何去完成,这里是一个逻辑。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为什么要买创意性的产品?他一定是有个性化的需要,或者说有一定内心的情感的或者更高级化的需要,消费者在功能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情感需要,这会是未来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机会。
从生产者来看创意设计,生产主导常常会消解权威,如果按照生产的导向来做创业类的产品,权威会发生问题,尤其是你的组织权威会被放到一边去,受到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影响,苹果公司设计副总裁乔纳森能够成为苹果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当然影响生产者的因素还有其他。雷海波提出设计师要领导工程师,我是市场营销的教授,我觉得营销要领导设计师,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无论设计还是营销,还是生产者,中间都存在一个网格化的权力消解过程。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逻辑原则已经有所改变,借助互联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实时互动,将不同的生产者虚拟地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协同与分工服务。当下的外包、众包、甚至众筹解决了传统分工服务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交易成本。新的商业逻辑跟传统的商业集群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需要通过一个创意设计平台的方式来完成虚拟整合。
最后我想说,创意设计要靠市场去驱动,以前市领导说,为什么我们没有留住马云?实际上是我们政府太想要帮马云做事了,阿里巴巴没有生存空间,如果你让他自由地存在,那可能就在上海了。
设计师需要应对不同商业模式
张武:北京创始国际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设计产业的地位一直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并在时代的经济文明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设计的灵魂是创新,因此探讨设计的价值,应该是基于商业模式的探讨,在新的商业模式情况下,设计能起到什么变革?
我前几天接到了一个任务,探讨一幢楼体设计,要提一个建议。卡塔尔将要在2020年在世界杯的举行下建一座高楼,这个楼目标是建设1888米,比现在的迪拜塔还要高1千米,占地面积达3平方公里,这已不仅仅是一幢楼,而是一个垂直城市,这其中还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空间内有车道,有游乐场,有生态环境,有新农业,智慧城市等等,这幢楼所包含的技术远远超过建筑师的知识架构,不仅如此,整装建筑还包括节能问题,发电问题,整幢楼会被设计成一个发电厂,玻璃可以发电,光电可以发电,光能、热能、压能如何转化为电能,集成的技术是多方面的,是智慧的,是绿色的,是低碳的等等。设计师将来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新技术、新思维、新思想、新的管理方案在一个产品中进行解决,这是我们设计师当下不得不面对的多元化任务。
因此,一个设计师所担负的功能已经转变为如何去应对不同商业模式。过去的商业模式以工业时代线性的商业价值链,从原点开始,从战略组织商业模式开始,它是一个线性的价值链,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所提供的是一种空间化的商业价值网,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利用这个网来实施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了解这个以后,就知道我们的设计产业在这之间如何与这些节点进行勾兑,进行对应,进行构筑自己的商业模式就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