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旮旯遭遇吱音:做接地气的家具
刘匪思 侯志威 吱音
■ 隐身在上海虹口区的旮旯空间
■ “家园”杂志手艺新生项目包括了福建传统扎花灯
■ 吱音作品梅花镜花架
■ 祝晓峰作品三叉几和V字椅
■ 张斌作品咫尺山林食案
■ 俞挺作品上海版下午茶食盒与点心
  ◆ 文:刘匪思 

  ◆ 旮旯现场摄影师: 侯志威 

  ◆ 作品图提供:吱音

  旮旯,是卜冰等几位上海建筑师在上海虹口区1933老场坊附近开设的一处咖啡加酒吧的新空间,吱音则是由两位年轻人杨熙黎与朱晖创办的家具品牌。一项旮旯×吱音创意计划的发起,促成包括柳亦春、章明、祝晓峰、俞挺在内的10多位知名建筑师与吱音合作推出限量版的家具产品。

  2013年底,建筑师卜冰与圈内好友的一次头脑风暴,促成了“旮旯”空间在今年夏天诞生。这间位于上海虹口区著名地标“1933老场坊”附近的空间,就像它的名字“旮旯”,得绕过那些1930年代的历史建筑,翻过苏州河上的小桥,才能找到旮旯的所在地。

  虽说旮旯在上海空间的物理坐标上,无法与设计文化潮流地的”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与长乐路)媲美,然而这个背后拥有几乎沪上知名建筑师入股、或是现身的场所,比如最近因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建筑引起公众关注的建筑师柳亦春,参与劳力士导师计划、拜师普利兹克奖得主妹岛和世的张珂,在浙江临安太阳村用竹构搭建环保猪圈建筑的陈浩如。对于怎么“激活”这些建筑师好友们,卜冰则制定了一套“旮旯计划”。

  “上海的设计品商店虽然很多,但让人感觉要么与法国、英国的设计店相似,要么让人感觉里面的产品雷同,旮旯计划是让身边对家具设计有兴趣的建筑师,一起来设计’接地气’的家具”,当卜冰的想法遇到“吱音”的设计师杨熙黎与朱晖时,大家对于设计品需要“亲民”价格与高品质工艺的理念得到呼应。于是,2014年夏天,旮旯×吱音的跨界设计行动就此开启。

  相比“旮旯派”中的知名建筑师群体,吱音则是一个诞生才一年多的年轻设计家具品牌。意大利学习工业设计回国的朱晖与专攻商业管理的杨熙黎,在创办吱音之前,曾经与国内的家具品牌合作设计家具。三年多的磨合下,他们意识到国内生产厂家与设计师之间的“理念差”,“工厂并不是做不好,而是工人觉得你们设计师为什么非要增加他们工作难度”。这也是他们最后选择成立自己的设计品牌“吱音”的初衷,做一个中国大众消费得起的家具品牌。

  当建筑师们以他们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绘制出充满物理学想象力的作品图纸,结果卡在加工厂的环节上时,设计师朱晖特别能理解这两个领域的“碰撞”或者“跨界”所需要翻越的沟壑。“建筑师的想法都很好,如果不计成本地去完成,这些构思也能做出成品来,但是就与旮旯计划亲民的立场不符”,朱晖所做的,是将建筑师们的想法“翻译”成可以产品化批量生产的设计语言,或是在材质,或是在形体上重新调整。有趣的是,因为他们是这些建筑师的“粉丝”,时常一件作品的修改卡在“不好意思”沟通上,最后只能由卜冰或是旮旯计划的策展人戴春出面,所以这项计划的产品大部分还在工厂接受最后的“考验”。

  对于家居设计,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这是设计师所做的工作,而这次旮旯×吱音的建筑师跨界设计,用卜冰的话来说,“建筑师做家具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界限”,怎么把“接地气”与亲民价格结合在一起却是一个挑战。大部分建筑师的确是首次挑战自己家具设计师的身份,要做到计划中“一定不会有过万的高大上定位”,目前先期待12月底揭晓的旮旯×吱音的成果展。

  旮旯×吱音计划作品

  ● 三叉几 

  设计师: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办人,建筑作品包括朱家角人文艺术馆等。

  家具与建筑有某些相通之处,我感兴趣的有两点,一是人,二是结构。木质家具是经人加工的自然之物,它们予人的亲切和温暖为其它材料所不及,所以我选择木。“三叉几”由三只“半桌”穿接而成,每个“半桌”包括一条细长的桌面和两个端部支脚,单独放置无法站立,但三个“半桌”通过底梁榫卯的交互支撑获得了稳定,这一原理称为“互承式结构”。细窄的“三叉几”与传统桌子或方或圆的完结形状大异其趣,坐在桌边交谈,人们会倍感亲密。

  ● 咫尺山林食案

  设计师:张斌,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建筑作品包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等。

  特点:食案上的咫尺山林:由120对可自由翻转的胡桃木块组成。每一对尺寸完全相同又相反相扣,可以藉由它们各自独立而又互补的特性发动那些精微的变化——既可以是对于不同餐具盒食物的摆放限定,又可以是手边把玩的富有画意的林泉。

  ● “上海下午茶”专用食盒 

  设计师:俞挺,自由职业建筑师,建筑作品包括九间堂长生殿昆曲舞台等

  谁说下午茶非要玩英式、法式?条头糕、油墩子、回味小橄榄……这些上海人都知道的小吃一样可以作为上海版下午茶的食材,而这款食盒则是为这些美味度身定制,是一个有关上海人记忆的设计版食盒。

  地址:旮旯,上海市虹口区溧阳路649号

  延伸关注

  界线的存在,就是准备让人跨过去的。

  家园杂志“手艺新生”项目

  《HOMELAND家园》杂志与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手艺新生”公益项目。手艺新生项目选择曾经承载福州人传统生活、如今日渐式微的老手艺,征集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来到福州,在了解了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希望能够推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产品,使这些手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Artek建筑师设计品店

  www.artek.fi

  1935年,芬兰建筑师阿尔托开设的家居店,将他为不同空间设计的家具、灯具、玻璃制品等变成可以批量生产的设计品牌,其中不乏列入设计历史的知名家居用品。随着时间的变迁,Artek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些器物变成让人怀旧的“妈妈”味器物,或是放在家里日常使用的用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家装专版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观点/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人物
   第B04版:样本/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展览
   第B06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B08版:活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10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2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旮旯遭遇吱音:做接地气的家具
新民晚报好物/国家艺术杂志B06旮旯遭遇吱音:做接地气的家具 2014-11-29 2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