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女学生安全谁来保?
荷 道
  荷 道

  不久前接连发生女大学生失踪、被害的事,引起公众关注。最近,洛阳10岁女孩失踪1个多月毫无音讯,兰州12岁女孩放学时失踪寻找8天8夜无果等消息,再次触动人心。针对这种情况,有部门联合媒体做调查,调查结果称原因在于学生防范意识很差。这种态度,更令人不安。

  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需要提高,不容置疑。关心女大学生的安危,本来是出于善意,提醒她们加强防范意识,也并无不妥。但有些媒体上反复出现的提醒与“调查”,似乎在给人们灌输一种糊涂的观念:女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加了,对陌生人完全戒备了,对她们的伤害就能避免。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女大学生防范意识整体薄弱,是导致针对女大学生的刑事犯罪出现的原因之一。那么,熟人的车都能上吗?也未必。被熟悉的人,甚至亲戚朋友拐骗的事例也有不少。

  出现这些伤害事件与社会道德滑坡有很大关系,同时要利用法律力量,提高打击力度。道德滑坡带来的结果就是犯罪增多,或抢劫,或偷盗,或暴力斗殴。女大学生相对于男性来说,是个“弱势群体”,所以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对象。女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容易受骗,遇到男性暴力犯罪分子,可能财色双失,防范不当也容易搭上一条性命。因此,从道德上感召,以法治来约束,才能真正还女大学生以安全的环境。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社会,完全戒备陌生人,也不正常。不上陌生人的车,陌生人可能是坏人;一位老人倒在路上,他也是陌生人,敢不敢去扶呢?在这样的思维下,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和谐、美好?

  女大学生也许不成熟、没经验,但对此汗颜的绝不仅仅应该是她们,而应该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连大学生都这样,那中小学生呢,环境不安全,叫他们如何自处,家长又何以心安?向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学习,安全教育理应从娃娃抓起。但真正解决问题,就要尽量改变所有诱发犯罪的因素,如严厉打击犯罪、严查严惩黑车,让整体环境安全起来,而不是希望女生都是刀枪不入的“女汉子”,所有遭遇都叫她们自己扛。

  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只要参与社会管理,就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推诿、不退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健康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目击
彩票“大起底”需要行业大整顿
股市的想象力
放假的问题
垃圾信息泛滥,可否重典治乱?
旅游脱贫
女学生安全谁来保?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女学生安全谁来保? 2014-12-08 2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