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方小太郎留下的日记看,7月8日至13日,宗方小太郎从烟台日本领事馆到威海卫,在威海城内制高点环翠楼俯瞰威海全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港内北洋舰队的舰艇数目及分布;7月22日至26日,宗方小太郎第二次进入威海卫,不但查点了北洋舰队锚泊的军舰数,还侦察了威海南帮和北帮的海防炮台。此期间发生了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战争。
开战以后,宗方小太郎在7月28日赴天津参加了日本间谍密会,旋即带着继续监视北洋舰队行踪的任务回到烟台。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由于处于交战状态下,日本驻华领事官员不得不撤旗离馆,武官井上敏夫奉命回国,宗方小太郎留在烟台代行其事。在此后的20多天里,他坐镇烟台,指挥收买的中国汉奸频繁往来于烟台和威海之间,用电报暗语向日本当局报告北洋舰队的行踪。其暗语总共有六句:
这六句暗语,已经可以将北洋舰队的行踪基本包括。有文章说宗方小太郎在威海探得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日本联合舰队遂得以在9月15日部署于朝鲜黄海道大东沟附近,以逸待劳,为随后爆发的铁甲舰队大决战做好了准备。实际上宗方小太郎由于间谍行踪暴露于8月26日逃离了烟台,这一战功与他不相干。但他不断为日本联合舰队提供北洋舰队准确的行踪,他提出在渤海海口游弋袭扰北洋舰队的建议得到采纳并非常奏效。宗方小太郎回到日本后得到天皇的召见,日军将领评价宗方说:“日清战争之时,他密行威海卫军港,详细侦察敌情,对君国做出极大贡献。”
宗方小太郎只是日本谍战的个案而绝非唯一。正是这种大量具有战略预置和战争准备的谍战,使日本始终在甲午战争中牢牢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石川伍一惊天大案
1894年8月,中日两国宣战之初,爆出一则惊天大案,日本间谍石川伍一和中国汉奸刘棻同时被捕,随后被清廷公开处死。
石川伍一,日本秋田县人,1884年18岁时来华精研汉语,1887年加入设在汉口的日本间谍机构乐善堂,开始了专职间谍生涯。1891年石川被派到天津,担任驻地武官助手,流窜于山东、直隶及奉天等地,从事各方面的调查。1893年,他乘船由烟台出发,游历渤海海口各海岛,并观看旅顺炮台,回程中又专门到旅顺后路,及朝鲜大同江和仁川口等处侦察。同年,他再次随同日本驻天津武官神尾光臣等进入旅顺、大连、威海等地,详细窥探了清军各海防要塞的布局、设防情况。
回天津后,石川伍一以紫竹林松昌洋行职员的身份为掩护,成功收买了天津军械局的书办刘棻(又称刘树棻、刘五等),获得了清军各军械营枪炮、刀矛、火药、子弹数目清册,各军械所制造弹药多少,现存多少等大量第一手军事情报。
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战后,日本外交人员开始撤离中国,神尾光臣安排石川伍一和钟崎三郎两人潜伏下来继续间谍活动。此期间,包括石川伍一和钟崎三郎的日本在华人员的行踪实际都已经在中国方面的严密监控之下。
由于美国领事坚决反对石川伍一继续留在紫竹林租界内,石川不得不搬到刘棻家。8月4日,日本领事馆人员及其家属搭乘一艘英国客轮“重庆”号撤离天津。时值“高升”号惨案发生不久,天津当地民众冒充清军登“重庆”号搜查并痛殴了撤离的日本外交人员,意外地搜获日本间谍泷川具和发给天津领事馆武官的密信,获悉了潜伏日谍石川的动态。这一天,石川伍一在刘棻家被捕。
石川伍一被捕后在供单中承认:“我系神大人(即神尾光臣)差来坐探军情的。自光绪九年,即在中国北京、天津等处往来。现在住在军械所刘树棻(即刘棻)家中,或来或去。……我认识刘树棻,系张士珩西沽炮药局委员李辅臣令王小波引荐的,已有三年了。刘树棻已将各军械营枪炮、刀矛、火药、子弹数目清册,又将军械所东局、海光寺各局制造子药每天多少、现存多少底册,均于正月底照抄一份,交神大人带我回国”,“打电报叫日本打高升船官兵的信,是中堂衙里送出来的,电是领事府打的。”间谍证据确凿,加上涉及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等复杂因素,尽管有美国人斡旋讲情,石川伍一还是在9月20日被枪决,刘棻被押解市曹公开斩首处决。
这是甲午战前20多年日本长期进行间谍活动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对中国展开谍战的一个案例。但这亦只不过是一个被公开的明案。事实上,日本在开战前后的间谍活动已至登峰造极:
——上海报告,“倭人在沪设有日清研究所,约七八十人。五月以前,陆续散去,闻多改作华装及僧服者分赴北京、津、烟、江、浙、蜀、鄂、闽、台各处”。
——天津报告,驻天津的日本领事每天“派奸细二三十,分赴各营各处侦探,并有改装剃发者”。
——德国商人满德说,“及满德从火车时,又有一倭人同载,……则爱仁、飞鲸、高升载若干兵、若干饷,何人护送,赴何口岸,该倭人无不了彻于胸也。既能了彻,安见不电知上海,由上海电知伊国也。不然,高升船之罹灾,何以若是之速也?”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还成功破解了清朝的电报密码。1894年6月22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致送清朝驻日公使汪凤藻的一件照会,别有用心地将日文译成中文,长达387字;第二天,汪凤藻派人将这份照会用密码电报送日本电报局发往总理衙门。两相比对,日本外务省旋即掌握了这套密码的规律,而清朝官员竟然丝毫不知情。甚至,1895年李鸿章赴日进行马关谈判,竟然还带着这套旧的密码,致使李在和谈期间与北京的往返密电内容,包括中方割地及赔款的底线等,全部为日方所了解。
呜呼哀哉,如此谍报战,使中国在整个甲午战争中彻底被动,近乎于“裸奔”。中国失败的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摘自《世界知识》2014年第22期